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往往能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讲重点论,就要求我们善于抓“牛鼻子”。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大力士去拉牛尾,结果“牛不可行”;让孩童牵着牛鼻环,牛便温顺跟随。抓“牛鼻子”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这和“蛇打七寸”是同样的道理,提醒人们只要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就能纲举目张、花“小”力气办“大”事。这彰显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有涉及其发展的“牛鼻子”。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抓“牛鼻子”是重要的方法论,用好了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善于抓“牛鼻子”,找到、找准“牛鼻子”是前提。经济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可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短板”往往是矛盾关键点,其长度决定整体发展程度,这就要求人们在想问题、做事情时有问题意识,想方设法补短板、锻长板。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基本路径,只有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又如,城市治理存在什么问题,哪些问题突出,就应该以解决什么问题为抓手。在城镇化早期,公共设施不足问题相对突出。现在,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转移到治理与服务上来,“牛鼻子”在这些方面比较集中。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对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有明确目标,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