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统计报表是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一些基层单位报表过多、消耗基层干部不少时间精力的现象值得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某地一街道(乡镇)年报表曾一度达到1300多种,启动智能报表改革之后,月均处理报表数从100多种减至10余种,负担大大减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运用新技术为基层减负,网友各抒己见。
@蝌蚪2024:不能全盘否定报表的功能,真实反映基层情况的报表仍是必需的,主要还得提高表格的利用效率,相同内容重复报才是最大的浪费,要先看“老表”有没有,再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制新表。
@肖镇涛: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考评机制的不足,要改变“以表格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减少对报表的过度依赖,让基层干部从报表大山中解脱出来。
@王浩杰:一表通、数字政府填表报数系统等各地先进做法值得推广,确实减轻基层人员的工作。
@旺仔牛奶唐哟:为基层工作松绑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给材料报表“挤挤水分”,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效率,更要持之以恒,常“减”不懈。
@跃仔:要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才能切实减轻基层报表的负担。
@明明就KK:广大干部应由“表”及“里”,走出办公室,到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深入群众,扎根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朱小文:口径太多是反复填报的重要原因,即使已经统计过的数据,一遇到口径变化又要重新统计。因此,通过大数据等方式打通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