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

2025-01-06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政府投资基金正在成为各地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工具,如何设、怎么投成为焦点问题。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指出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政府通过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加速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中央层面,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基金规模357亿元,累计投资42个子基金,帮助已投项目新增股权融资超4800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1200多家。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也发挥突出作用,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近期,各地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发力,数量众多、规模可观的基金相继发布。但既要重数量、规模,更要重规范、效益。从以往运行情况看,一些政府投资基金存在政策目标重复、资金闲置和碎片化、投向不合规等问题。在新一轮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热潮中,必须坚守“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化政府预算对财政出资的约束,确保设立、运作依法合规。同时,完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尊重市场规律,提高基金运作效率。

  政府投资基金要成为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政府投资基金是私募创投基金、公募基金等引入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要为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保持耐心和定力,稳定和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同时,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专注于长期投资,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政府投资基金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基金布局宜适度集中,聚焦需要政府调节的关键性、创新型行业领域。

  促进政府投资基金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将更有效支持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

2025年01月06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政府投资基金正在成为各地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工具,如何设、怎么投成为焦点问题。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指出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突出政府引导和政策性定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规范运作政府投资基金,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政府通过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加速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中央层面,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基金规模357亿元,累计投资42个子基金,帮助已投项目新增股权融资超4800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1200多家。此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也发挥突出作用,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近期,各地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发力,数量众多、规模可观的基金相继发布。但既要重数量、规模,更要重规范、效益。从以往运行情况看,一些政府投资基金存在政策目标重复、资金闲置和碎片化、投向不合规等问题。在新一轮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热潮中,必须坚守“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化政府预算对财政出资的约束,确保设立、运作依法合规。同时,完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尊重市场规律,提高基金运作效率。

  政府投资基金要成为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政府投资基金是私募创投基金、公募基金等引入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要为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保持耐心和定力,稳定和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同时,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专注于长期投资,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政府投资基金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基金布局宜适度集中,聚焦需要政府调节的关键性、创新型行业领域。

  促进政府投资基金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将更有效支持加快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