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力提振发展信心;检察公益诉讼走过10年发展历程,以法治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25年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岁末年初的法治热点里,“改革”成为鲜明的关键词,承载着人民群众满满的法治期盼,让法治中国前行的信心更加坚定、步履更加坚实。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获得感的实现离不开改革的推动,而法治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依归。只有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才能在改革中更好护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为了人民,法治获得感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经营主体在关注什么、期待什么,就要从什么地方改起,多用改革“小切口”给予经营主体“大感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切实提升经营主体的法治“体感”。从加强制约监督,到切实解决执行难,从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到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要在改革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革依靠人民,法治获得感也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里。如何以“良法”托举“善治”,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各地的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原汁原味的群众声音直通立法机关,让立法更加接地气、聚民智,充分反映人民意愿。政法机关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何找到践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关键就在多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群众智慧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在一次次问计于民中找到破题的办法,在一场场群策群力中凝聚奋进的共识。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治获得感归根结底源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治中国奋进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刻着“人民”二字。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