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2张国家级证书”“22个水奖,帮我拿下1.8万元奖学金”……近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分享自己拿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经验帖”,其分享的“核心秘诀”就在于——付费参加“水赛”。付费参加“水赛”的学生不在少数。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搜索“加综测”相关帖子,其中一篇“出××比赛参赛证书”的帖子下方有700多条评论,不少网友称自己愿意付费收参赛证书、获奖证书。(10月27日《南国早报》)
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综合素质测评排名作为大学生评优评先、获取奖助学金甚至保研资格的重要评判依据,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一些机构却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噱头,通过收费的方式举办一批含金量低、组织松散的竞赛。这类竞赛在业内被称作“水赛”,参与者只需花几十元报名费、提交简单的作品“走个过场”,即可轻松获奖,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出售相关证书,大学生只要花上五六十元就能买到一张所谓的“国际竞赛”获奖证书。
“水赛”泛滥成灾,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取综合素质测评加分,花钱购买“水赛”获奖证书。显而易见,这种现象直接背离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初衷,无法真正发挥出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作用,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侵蚀污染了校园风气。
事实上,“水赛”泛滥,一些大学生热衷花钱购买五六十元一张的“国际竞赛”获奖证书,不仅凸显出当下部分大学生对于成功路径的认知偏差,把弄虚作假当成走向成功的捷径,丧失了诚信品质,也揭示出高校推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存在漏洞,让一些有小心机的大学生有机可乘、有空可钻。
让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回归教育本质,守住教育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发挥学科竞赛应有的教育功能,真正比拼大学生的真才实学,全社会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向“水赛”说“不”,要让付费买来的各色“水赛”获奖证书成为没有任何作用的废纸。高校应当完善大学生素质测评体系,堵住漏洞,列出可以获得加分的官方竞赛清单,明确含金量不高不明的“水赛”获奖证书是废纸,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水赛”,多参加能够体现知识和技能的有价值的学科竞赛。实际上,为规范大学生竞赛活动,2023年教育部又发布了《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将84项赛事列入竞赛清单。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大学生学科竞赛监管,对收费的“水赛”要予以取缔并追究背后举办者的责任。同时,高校对弄虚作假的大学生,要依法按规给予严厉的校纪处分,让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