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疑让患者至少消费7000”一事引发网友热议。随后,昆山市卫健委牵头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涉事民营医疗机构昆山虹桥医院依法依规展开调查,并于8月28日发布情况通报,证实该医院存在涉嫌未遵守相关诊疗规范、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8月30日 中国青年网)
事情的起因是有网友发布了一张“HQ医生群”的聊天截图,截图显示,一个叫陈某某的人在群里大放厥词,发出了“这个月再单体低于7000,都滚蛋别做了”“我天天骂网络,早上8点开始骂到晚上12点,逼来的患者你们就这么浪费。嫌病人多我加医生”等逆天言论。此事曝光后,记者向院方工作人员求证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陈某某已经从该医院离职。但人是走了,这件事情却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众多网友的心中,没有拔除。
都说“医者父母心”,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本着治病救人的悲悯情怀,应该患者用药越少越健康越好,怎么可以弃实际的病情于不顾,利用患者就医心切的心理以及医学知识的短板,学一些不良消费场所设置“低消”门槛?
单体最低消费7000元,患者钱不花够不能走,医生单不开满就不留,这种行为既不合理更不合法。同时,也让患者没有了安全感:原以为医院是自己生病时的救命稻草,却不曾想竟是“救命钱”的收割机——当“把脉问诊”有了KPI,医生还是医生,人命还是人命吗?如果医生需要以开药多少单子来体现其价值,那么对医学知识所知甚少的我们又该通过什么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也难怪网友吐槽,现在遇到一些不良医院和医生,不论大病小病,头疼脑热,都得先从头到尾做一通检查才行。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患者生命的不负责任。为医者,不能把患者当做韭菜和羊毛,逮住了拼命地割、拼命地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