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自残的“断骨增高术”为什么能大行其道?

2024-08-28 11: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对身高有一种执念,为了增高有些人多喝牛奶、垫增高鞋垫、吃各种中药西药……更有甚者竟尝试了“断骨增高术”。近日,“小伙花十几万断骨增高致终身伤残”“女子花60万断骨增高落疾病”等与“断骨增高术”有关的话题持续占据热搜。

  为美“断骨增高”得不偿失

  “断骨增高术”,也被称作“骨延长术”,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矮小症或者肢体不等长、骨肿瘤等病人身上。然而,却有利欲熏心之人利用一些人的“身高焦虑”,诱导健康人行“断骨增高术”,其中的风险显而易见。因此,我国早已在2006年就明令禁止对健康人进行这一手术。如今“断骨增高术”仍在线上线下大行其道,尤须警醒。【详细

  感染难以治愈、行走困难甚至无法行走、长期忍受剧烈疼痛或异物感……一些“腿友”的遭遇与现状,令人同情和担心。“断骨增高术”属于严格管控的诊疗技术,副作用多、风险大。该手术在医美领域的滥用几乎相当于自残,不少“腿友”因此变成了事实上的残疾人,很多人术后追悔莫及。【详细

  要斩断背后的利益链

  一类特殊手术被滥用,皆因增高对于一些人太具有诱惑性。择业、择偶等,身高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身材焦虑和“追高”梦想普遍存在,断骨增高等险招就会被纳入视野。只有管控好这一技术,才能减少伤害。对于易滥用的手术项目,要做好大数据监控和个案倒查。对于打着其他手术之名、行断骨增高术之实等做法,则需通过疏通举报渠道等方式,让偷梁换柱无法实施。【详细

  面对“断骨增高术”违规滥用的情况,除了加强宣传引导外,更要依照相关规定,对此类高风险手术的应用进行严格限制。比如,可以进一步明确哪些医疗机构具备开展相关手术的资质,并将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同时,还要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乱象。对违法违规开展“断骨增高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详细

  “断骨增高”的念头也该断了

  为了增高对自己“下狠手”,孤注一掷的背后是“身高焦虑”在作祟。但以健康做赌注换取几厘米的身高,值得吗?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多元的,与其狠心“断骨”,不如把这股“狠劲”用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详细

  即便本人有执念,也应通过增加运动锻炼、改善营养状况等方式科学长高。一方面,这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另一方面,在锻炼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或许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长”。【详细

  (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字亦从人:伤筋动骨的事别轻易尝试,真的。

  @简单小幸福girl:对自己也是真狠,我想想都疼。

  @原来是好看的花花呀:和健康相比,身高哪有那么重要啊!

  @小菜花不是花er:高矮胖瘦各有各的美。

  @科普小天才:有必要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和引导。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早已被明令禁止的“断骨增高术”仍在大行其道、害人不浅,值得警惕。接下来,不仅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各医院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还要促使相关平台把好关卡,杜绝广告宣传泛滥,更要引导公众多些防范意识,以免轻易“入坑”。特别是对个人来说,任何时候生命至上,接受生命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才能摆脱“外形焦虑”,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近乎自残的“断骨增高术”为什么能大行其道?

2024年08月28日 11: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对身高有一种执念,为了增高有些人多喝牛奶、垫增高鞋垫、吃各种中药西药……更有甚者竟尝试了“断骨增高术”。近日,“小伙花十几万断骨增高致终身伤残”“女子花60万断骨增高落疾病”等与“断骨增高术”有关的话题持续占据热搜。

  为美“断骨增高”得不偿失

  “断骨增高术”,也被称作“骨延长术”,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矮小症或者肢体不等长、骨肿瘤等病人身上。然而,却有利欲熏心之人利用一些人的“身高焦虑”,诱导健康人行“断骨增高术”,其中的风险显而易见。因此,我国早已在2006年就明令禁止对健康人进行这一手术。如今“断骨增高术”仍在线上线下大行其道,尤须警醒。【详细

  感染难以治愈、行走困难甚至无法行走、长期忍受剧烈疼痛或异物感……一些“腿友”的遭遇与现状,令人同情和担心。“断骨增高术”属于严格管控的诊疗技术,副作用多、风险大。该手术在医美领域的滥用几乎相当于自残,不少“腿友”因此变成了事实上的残疾人,很多人术后追悔莫及。【详细

  要斩断背后的利益链

  一类特殊手术被滥用,皆因增高对于一些人太具有诱惑性。择业、择偶等,身高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身材焦虑和“追高”梦想普遍存在,断骨增高等险招就会被纳入视野。只有管控好这一技术,才能减少伤害。对于易滥用的手术项目,要做好大数据监控和个案倒查。对于打着其他手术之名、行断骨增高术之实等做法,则需通过疏通举报渠道等方式,让偷梁换柱无法实施。【详细

  面对“断骨增高术”违规滥用的情况,除了加强宣传引导外,更要依照相关规定,对此类高风险手术的应用进行严格限制。比如,可以进一步明确哪些医疗机构具备开展相关手术的资质,并将其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同时,还要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乱象。对违法违规开展“断骨增高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详细

  “断骨增高”的念头也该断了

  为了增高对自己“下狠手”,孤注一掷的背后是“身高焦虑”在作祟。但以健康做赌注换取几厘米的身高,值得吗?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多元的,与其狠心“断骨”,不如把这股“狠劲”用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详细

  即便本人有执念,也应通过增加运动锻炼、改善营养状况等方式科学长高。一方面,这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另一方面,在锻炼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或许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长”。【详细

  (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V视角:

  @字亦从人:伤筋动骨的事别轻易尝试,真的。

  @简单小幸福girl:对自己也是真狠,我想想都疼。

  @原来是好看的花花呀:和健康相比,身高哪有那么重要啊!

  @小菜花不是花er:高矮胖瘦各有各的美。

  @科普小天才:有必要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和引导。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早已被明令禁止的“断骨增高术”仍在大行其道、害人不浅,值得警惕。接下来,不仅要加强日常监管,督促各医院严格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还要促使相关平台把好关卡,杜绝广告宣传泛滥,更要引导公众多些防范意识,以免轻易“入坑”。特别是对个人来说,任何时候生命至上,接受生命的不完美,与自己和解,才能摆脱“外形焦虑”,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