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更多消费活力

2024-08-20 07:31 来源:人民网

  从7月1日至8月12日,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407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达3478万辆,全国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机场旅客量创历史单日新高……今年暑运保持客流量高位运行,反映出了不断攀升的消费热度,更折射出了炎炎夏日中“流动”的市场活力。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交通物流体系作为生产与消费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不仅是经济动脉的生动体现,也是窥探经济繁荣景象的一扇明亮窗口。南来北往的人潮,激活城市和乡村的烟火气,也点燃了各种场景的消费力。味蕾游、文艺游、研学游,旅游花样繁多;学生潮、探亲潮、商务出行与旅游热潮在暑期交织汇聚,民众对于旅行的热情空前高涨,编织出一幅幅追寻“诗与远方”的生动图景。

  多条铁路线开足马力为旅游目的地增添消费动能。12306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前15天,铁路的日均售票量就已达到1826万张,广州至长沙,西安至成都,北京至郑州,北京至西安等多条热门线路出行量大。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沿线城市提供了暑期旅游经济的客源保障,日益人性化的铁路服务,也让暑期游更加便捷和舒心。

  航空旅客吞吐量激增,远途自然风光景区的周边城市经济进一步被带动。以新疆为例,今年暑运开通以来,全国各省区往返新疆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7%,新疆多地机场旅客量创历史单日新高,其中阿勒泰、吐鲁番等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去年甚至增长超过80%。今年1月至7月,新疆旅游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实现旅游收入1868.51亿元,同比增长28.53%。暑运集中输送的客流量,为新疆的旅游市场带去更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公路自驾和“包车游”预订量双升高,盘活了更多旅游线路,也为城市带去更多户外消费机遇。交通运输部7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启动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达到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自驾游逐渐成为游客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之一。旅游预订平台的报告则显示,暑期中长线“包车游”预订量比去年上涨了44%,而自驾、包车的出行方式与户外运动消费挂钩,多地徒步、爬山、潜水随着公路暑运迎来消费高峰,海南环岛线、滇西大环线、新疆大环线、甘南环线、内蒙古大兴安岭环线热度持续走高。

  暑运热潮涌动,加快消费增长,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8%和2.7%,暑期旅游出行人数的增多,不仅加快了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消费的增长,还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速。

  暑运为“流动的中国”注入了活力,活跃的公众出行为市场经济带去了勃勃生机。暑运还在继续,相信旅游经济的热度将为地方经济带去更多发展动力,为消费升级持续贡献力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暑运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更多消费活力

2024年08月20日 07:31   来源:人民网   桃梓

  从7月1日至8月12日,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407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达3478万辆,全国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机场旅客量创历史单日新高……今年暑运保持客流量高位运行,反映出了不断攀升的消费热度,更折射出了炎炎夏日中“流动”的市场活力。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交通物流体系作为生产与消费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不仅是经济动脉的生动体现,也是窥探经济繁荣景象的一扇明亮窗口。南来北往的人潮,激活城市和乡村的烟火气,也点燃了各种场景的消费力。味蕾游、文艺游、研学游,旅游花样繁多;学生潮、探亲潮、商务出行与旅游热潮在暑期交织汇聚,民众对于旅行的热情空前高涨,编织出一幅幅追寻“诗与远方”的生动图景。

  多条铁路线开足马力为旅游目的地增添消费动能。12306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前15天,铁路的日均售票量就已达到1826万张,广州至长沙,西安至成都,北京至郑州,北京至西安等多条热门线路出行量大。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沿线城市提供了暑期旅游经济的客源保障,日益人性化的铁路服务,也让暑期游更加便捷和舒心。

  航空旅客吞吐量激增,远途自然风光景区的周边城市经济进一步被带动。以新疆为例,今年暑运开通以来,全国各省区往返新疆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7%,新疆多地机场旅客量创历史单日新高,其中阿勒泰、吐鲁番等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去年甚至增长超过80%。今年1月至7月,新疆旅游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实现旅游收入1868.51亿元,同比增长28.53%。暑运集中输送的客流量,为新疆的旅游市场带去更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公路自驾和“包车游”预订量双升高,盘活了更多旅游线路,也为城市带去更多户外消费机遇。交通运输部7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运启动以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达到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自驾游逐渐成为游客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之一。旅游预订平台的报告则显示,暑期中长线“包车游”预订量比去年上涨了44%,而自驾、包车的出行方式与户外运动消费挂钩,多地徒步、爬山、潜水随着公路暑运迎来消费高峰,海南环岛线、滇西大环线、新疆大环线、甘南环线、内蒙古大兴安岭环线热度持续走高。

  暑运热潮涌动,加快消费增长,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8%和2.7%,暑期旅游出行人数的增多,不仅加快了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消费的增长,还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增长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速。

  暑运为“流动的中国”注入了活力,活跃的公众出行为市场经济带去了勃勃生机。暑运还在继续,相信旅游经济的热度将为地方经济带去更多发展动力,为消费升级持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