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屈晓东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退役潮”,如何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相信随着市场进入加强监管的新阶段,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将逐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就修订形成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后称《规范条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源头上对废旧电池进行管理,为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再生利用提供了明确指导。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相关产业迅猛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领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含有一定成分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利用,将造成严重污染。废旧电池综合利用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对原材料的依赖,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2016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购买数量逐年上升,按照动力电池5至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退役潮”,如何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仅发布10余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数量虽多,但其权威性和通用性不强。因此,废旧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仍需克服技术难题、回收渠道不畅等瓶颈制约,有赖于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聚集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把握“全面绿色转型”里的消费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