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最重要的“两头”,亦有交汇之处。
今年以来,“幼儿园转型养老院”的话题备受热议:在山东济宁,经过长期市场调研,有人将旗下3家幼儿园关停改成托老所;在浙江金华,一家开办25年的老牌幼儿园,去年已改造成了“社区养老院”。
这样的“幼转老”,更多是形势使然。据公开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对比2022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减少了1.48万所,而在园幼儿数量减少了534.57万人。在出生率降低、生源总量减少的大背景下,民办幼儿园所受的冲击则更为明显。与此同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及时止损、转换赛道,也就成了一种自救之选。
既然是转型,就不一定得全部推倒重来。应当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层面,幼儿园和养老院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经过科学的适老化改造,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降低初始成本。比如,两者同属消防安全的重点场所,如果能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设计,就无需大改动,能省下一大笔花销。再如,转型也促进了保安、保洁、行政人员等原有班底的再就业,尤其是对人到中年的幼儿园教师而言,一旦遭到辞退,重新找到对口的工作实属不易。
变化的是服务内容,不变的是温情底色。正如有分析人士称,养老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将富有人情味的健康照料和具有亲切感的人际互动,带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事实上,这些职业特质也是很多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若能无缝衔接,换个角度来看,也未尝不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创新。目前,深圳、太原等城市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大抵也基于这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