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火爆的中药餐饮要保持一份清醒

2024-08-13 07:49 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中药冰淇淋卖到断货”“中药冰淇淋一份卖到38元”等话题登上热搜。打着养生、健康的宣传口号,“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乃至“中药药膳”等多种新中式养生在全国多个城市崭露头角。中药食品,似乎成了年轻一代的养生新潮流。中药跨界到食品餐饮行业,一条新的养生赛道悄然兴起。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功效,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值得关注。

  中医药的根在民间,生活化是中医药发展与壮大的基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术语,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家庭主妇买菜、个人安排日常起居等,都要根据中医药理论问寒热温凉。如今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吹进了餐饮行业,出现中药冰淇淋卖断货等现象,这看似突然,却有其合理性,是食药同源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最新结合。

  由此可见,看待中药餐饮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功利心。不必担心中药冰淇淋等产品当中的中药成分太少,起不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许消费者喜欢的只是淡淡的药味和不同的药香,能够收到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当然好,没有也不会刻意追求。此外,市场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适者生存,中药餐饮是暂时火爆,还是长期受追捧,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因此不妨在确保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静观其变。

  但也要看到,开发和销售中药餐饮,要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并做到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情形,所应获得的中医诊疗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辨证施治。倘若治疗方向搞反了,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加重症状或致病。销售中药餐饮虽然不是中医坐诊,没必要仔细切脉诊病,但中医基本的辨证施治要遵守,至少要在产品上分出大类,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分类销售。

  相信绝大多数中药餐饮属于质量合乎要求的创新产品,但不排除有商家以此为赚钱噱头,借机炒高价格。此外,部分产品除了质量存在问题之外,还可能出现宣扬餐饮食品具有治病功效等现象。预防乱象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这类行为要尽早出手干预。该引导时注重引导,该惩戒时果断惩戒,中药餐饮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壮大。

  中药餐饮卖得很火、年轻人“抢占”中医推拿科、贴“三伏贴”的市民大排长龙、学中医和看中医的“老外”越来越多、奥运场上“拔罐印”等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中医药热度持续不减,体现出中医药的巨大魅力。目前我国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的力度很大,中药餐饮广受追捧,是人们所乐见的现象。

  然而,中药餐饮涉及食品与健康问题,要注重消除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对中药餐饮市场创新既要给予包容,又要保持一份清醒。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及时评估分析市场走势,必要时则要加大市场引导和干预力度。如此才能做到趋利避害,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心享受这类创新产品,并以此来丰富生活和增进健康。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对火爆的中药餐饮要保持一份清醒

2024年08月13日 07:49   来源:羊城晚报   罗志华

  近日,“中药冰淇淋卖到断货”“中药冰淇淋一份卖到38元”等话题登上热搜。打着养生、健康的宣传口号,“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乃至“中药药膳”等多种新中式养生在全国多个城市崭露头角。中药食品,似乎成了年轻一代的养生新潮流。中药跨界到食品餐饮行业,一条新的养生赛道悄然兴起。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功效,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值得关注。

  中医药的根在民间,生活化是中医药发展与壮大的基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术语,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家庭主妇买菜、个人安排日常起居等,都要根据中医药理论问寒热温凉。如今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吹进了餐饮行业,出现中药冰淇淋卖断货等现象,这看似突然,却有其合理性,是食药同源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最新结合。

  由此可见,看待中药餐饮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功利心。不必担心中药冰淇淋等产品当中的中药成分太少,起不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许消费者喜欢的只是淡淡的药味和不同的药香,能够收到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当然好,没有也不会刻意追求。此外,市场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适者生存,中药餐饮是暂时火爆,还是长期受追捧,取决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因此不妨在确保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静观其变。

  但也要看到,开发和销售中药餐饮,要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并做到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情形,所应获得的中医诊疗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辨证施治。倘若治疗方向搞反了,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加重症状或致病。销售中药餐饮虽然不是中医坐诊,没必要仔细切脉诊病,但中医基本的辨证施治要遵守,至少要在产品上分出大类,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分类销售。

  相信绝大多数中药餐饮属于质量合乎要求的创新产品,但不排除有商家以此为赚钱噱头,借机炒高价格。此外,部分产品除了质量存在问题之外,还可能出现宣扬餐饮食品具有治病功效等现象。预防乱象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这类行为要尽早出手干预。该引导时注重引导,该惩戒时果断惩戒,中药餐饮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壮大。

  中药餐饮卖得很火、年轻人“抢占”中医推拿科、贴“三伏贴”的市民大排长龙、学中医和看中医的“老外”越来越多、奥运场上“拔罐印”等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中医药热度持续不减,体现出中医药的巨大魅力。目前我国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的力度很大,中药餐饮广受追捧,是人们所乐见的现象。

  然而,中药餐饮涉及食品与健康问题,要注重消除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对中药餐饮市场创新既要给予包容,又要保持一份清醒。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及时评估分析市场走势,必要时则要加大市场引导和干预力度。如此才能做到趋利避害,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心享受这类创新产品,并以此来丰富生活和增进健康。 (作者是医疗界人士)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