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人化还是成人童稚化?社会角色不可错位

2024-08-08 09:48 来源:红网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出将重点整治短视频平台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恶搞儿童博取关注、卖惨引流。每年暑期都会有专项整治,足以见得国家对儿童发展的重视和保护。

  记录萌娃的成长行不行?当然可以,值得鼓励。抖音、快手、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初心便是记录美好生活。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用镜头记录成长是孩子一生珍贵的礼物,搞笑的童言童语,珍惜成长的历程,都可以成为内容。但不能将晒娃变成“啃娃”,将儿童作为吸引流量的工具,将阻碍儿童的进一步成长。

  90后之前的童年是瓜田嬉戏,山间戏水,捕鱼捉虾,绿荫读书,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童年是电子媒介。电视,iPad,电子手表已成为儿童的必备,缺少其中的一样似乎都会被同龄人排斥。我们不可否认媒介带来的好处,iPad扩大了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电子手表追踪儿童的足迹保护其安全……但也要看到其弊端,网红吃播、恶搞视频、低俗视频……这样的视频层出不穷,儿童又有能力进行辨认吗?

  正如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儿童与成人的分界恰恰是儿童是否具备文字阅读的能力。在以往的世界,书籍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书中有世界的不可口述的秘密,有成人认识世界留下的宝贵财富。但如今,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变成了短视频的教育。短视频由画面、声音等组成,对于儿童来讲没有任何辨别的难度,只要具备听懂话的能力。这样的后果会导致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穿着露脐装、包臀裙的衣服对着视频喊“一二三,上链接。”也正如去年八门课考66分的孩子,想放弃正常的学业,成为网红达人;小学生喊出“我虽不争名逐利,但还想谋个一官半职”的竞选宣言,更有十岁孩子大谈婚姻与房价“要娶媳妇,要丈母娘一定开条件”……显然,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这影响其长远的人生规划和理性思考。

  儿童和成人的界限正在模糊,不止儿童成人化,更有成人儿童化。

  奥运出圈的孙颖莎,因为高超的球技和超强的心态引得网友的一度喜欢,这样的喜欢从最开始对实力的认可演变对成人童稚化的喜欢。“想捏捏莎莎小脸”“梁王组合小宝贝”一举一动尽显逾矩。不止如此,明星称呼成人粉丝“小朋友”,大学生建立家长群高中化管理,成人模仿小猪佩奇在网上乱叫……成年人的行为符号都展现出成人童稚化。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成人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反叛,另一方面也证明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的青年具备单一的思考方式,缺乏深度阅读、逻辑思考只接受单一的短视频引导,娱乐至死。

  无论是童年的消逝,还是成人童稚化都反应出社会角色错位的现象,我们要警惕媒介技术的异化。成人要提高媒介素养,摒弃享乐主义,注重精神发展,儿童要构建新型教育,倡导独立精神。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儿童成人化还是成人童稚化?社会角色不可错位

2024年08月08日 09:48   来源:红网   石梦琦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提出将重点整治短视频平台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恶搞儿童博取关注、卖惨引流。每年暑期都会有专项整治,足以见得国家对儿童发展的重视和保护。

  记录萌娃的成长行不行?当然可以,值得鼓励。抖音、快手、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初心便是记录美好生活。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用镜头记录成长是孩子一生珍贵的礼物,搞笑的童言童语,珍惜成长的历程,都可以成为内容。但不能将晒娃变成“啃娃”,将儿童作为吸引流量的工具,将阻碍儿童的进一步成长。

  90后之前的童年是瓜田嬉戏,山间戏水,捕鱼捉虾,绿荫读书,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童年是电子媒介。电视,iPad,电子手表已成为儿童的必备,缺少其中的一样似乎都会被同龄人排斥。我们不可否认媒介带来的好处,iPad扩大了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电子手表追踪儿童的足迹保护其安全……但也要看到其弊端,网红吃播、恶搞视频、低俗视频……这样的视频层出不穷,儿童又有能力进行辨认吗?

  正如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儿童与成人的分界恰恰是儿童是否具备文字阅读的能力。在以往的世界,书籍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书中有世界的不可口述的秘密,有成人认识世界留下的宝贵财富。但如今,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变成了短视频的教育。短视频由画面、声音等组成,对于儿童来讲没有任何辨别的难度,只要具备听懂话的能力。这样的后果会导致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穿着露脐装、包臀裙的衣服对着视频喊“一二三,上链接。”也正如去年八门课考66分的孩子,想放弃正常的学业,成为网红达人;小学生喊出“我虽不争名逐利,但还想谋个一官半职”的竞选宣言,更有十岁孩子大谈婚姻与房价“要娶媳妇,要丈母娘一定开条件”……显然,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这影响其长远的人生规划和理性思考。

  儿童和成人的界限正在模糊,不止儿童成人化,更有成人儿童化。

  奥运出圈的孙颖莎,因为高超的球技和超强的心态引得网友的一度喜欢,这样的喜欢从最开始对实力的认可演变对成人童稚化的喜欢。“想捏捏莎莎小脸”“梁王组合小宝贝”一举一动尽显逾矩。不止如此,明星称呼成人粉丝“小朋友”,大学生建立家长群高中化管理,成人模仿小猪佩奇在网上乱叫……成年人的行为符号都展现出成人童稚化。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成人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反叛,另一方面也证明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的青年具备单一的思考方式,缺乏深度阅读、逻辑思考只接受单一的短视频引导,娱乐至死。

  无论是童年的消逝,还是成人童稚化都反应出社会角色错位的现象,我们要警惕媒介技术的异化。成人要提高媒介素养,摒弃享乐主义,注重精神发展,儿童要构建新型教育,倡导独立精神。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才能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