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下来意义不大,却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很多麻烦。”“家长们感觉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有必要吗?”一段时间以来,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闵行区部分家长投诉,称孩子所在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让他们烦不胜烦。研发这种笔用于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在进行数据分析后与家长共享。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5月27日《解放日报》)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部门在学校大力推广的“智慧笔”,由学校免费提供,学生用这支笔做作业时,可以把作业记录下来上传至云端,老师同样使用智慧笔批改,对错情况也同步上传,数据采集完成后,不仅可以得知孩子做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完成情况、正确率等基本信息,还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高频错误知识点,用于精准指导教学。
然而,“智慧笔”在推行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理想预期效果,反而遭到家长们的集体“吐槽”,给家长和学生带了来多重麻烦:一则,加重了学生的书包负担。“智慧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化教学专用的教材和本子,语数外三门课都有专用的教材和本子,而普通的教材和本子平时也会用到,如此以来,孩子书包里每天一套变成了两套,从而让学生书包变得不堪重负。二则,做作业时需要打开相应App,会导致学生离不开手机,难免让家长管理电子产品变得难上加难。三则,带来的收益也与宣称的大相径庭,不成正比。智慧笔配套的App数据,准确率只有二成,参考价值可以忽视不计。
毋庸置疑,近些年来,国内各地互联网、大数据与教育评价改革深度融合,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说,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为破解长期存在的教育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