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为什么这样火,因为它是如此真

2024-05-24 07: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最近热播。在“竖屏”流行、“爽剧”刷屏的当下,《我的阿勒泰》看起来并没有紧贴“风口”,情节也绝不“狗血”,而是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但是,很多观众都被“阿勒泰”圈粉了,被电影般的画质打动了,大呼“后劲十足”。

  从年初的《繁花》到如今的《我的阿勒泰》,我们可以看到,真心创作、讲述真情的文艺作品,就是我们一直呼唤的优质文化供给,必然会赢得受众的喜爱,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遭碰壁后,回到阿勒泰老家,在当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部剧如同散文,实景般再现了阿勒泰风光和北疆牧区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未加修饰的真诚打动着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电视剧的剧情主线,是少男巴太和少女李文秀之间的青春之恋。这是一段清澈清纯乃至青涩的感情,没有“霸总”,也不拜金,这场纯粹的“阿勒泰爱情故事”足以打动我们。与此同时,电视剧中还有祖孙三代之间的天伦之乐,哪怕奶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还有父亲和儿子之间看似“别扭”但其实互相关心的亲情;还有男子汉们之间赛马叼羊的兄弟情谊,女孩子们奔赴舞会的姐妹情感……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情。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剧中出现的各民族角色,他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转场、一起放牧,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融为一体的。阿勒泰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不论是在剧中还是现实,各民族的和谐共生就是阿勒泰的人文底色。哪怕话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生活依然是那么“丝滑”。一个不起眼的小卖部,就能成为大家的“会客厅”。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情。剧中阿勒泰地区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郁郁葱葱的森林、高耸入云的雪山、肆意奔跑的马群,水草丰茂、牛羊肥美……就算是一匹马,也有个如诗般的名字——“踏雪”。电影级镜头如诗如画,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令不少都市人短暂忘却生活中的焦虑烦恼,沉浸在那片遥远广袤的山川草木间。阿勒泰的美景背后,是我们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

  要展示好这么多真情,就需要创作的真心。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些文艺创作“唯流量论”,以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但是,它们既没有营养,也毫无长久的生命力。想要产出优质的文艺作品,靠的是质量而非只是流量。创作者们唯有沉下心来,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才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我的阿勒泰》为什么这样火,因为它是如此真

2024年05月24日 07: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杨金志 程思琪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最近热播。在“竖屏”流行、“爽剧”刷屏的当下,《我的阿勒泰》看起来并没有紧贴“风口”,情节也绝不“狗血”,而是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但是,很多观众都被“阿勒泰”圈粉了,被电影般的画质打动了,大呼“后劲十足”。

  从年初的《繁花》到如今的《我的阿勒泰》,我们可以看到,真心创作、讲述真情的文艺作品,就是我们一直呼唤的优质文化供给,必然会赢得受众的喜爱,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述了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却遭碰壁后,回到阿勒泰老家,在当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部剧如同散文,实景般再现了阿勒泰风光和北疆牧区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未加修饰的真诚打动着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电视剧的剧情主线,是少男巴太和少女李文秀之间的青春之恋。这是一段清澈清纯乃至青涩的感情,没有“霸总”,也不拜金,这场纯粹的“阿勒泰爱情故事”足以打动我们。与此同时,电视剧中还有祖孙三代之间的天伦之乐,哪怕奶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还有父亲和儿子之间看似“别扭”但其实互相关心的亲情;还有男子汉们之间赛马叼羊的兄弟情谊,女孩子们奔赴舞会的姐妹情感……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真情。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剧中出现的各民族角色,他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转场、一起放牧,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融为一体的。阿勒泰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不论是在剧中还是现实,各民族的和谐共生就是阿勒泰的人文底色。哪怕话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生活依然是那么“丝滑”。一个不起眼的小卖部,就能成为大家的“会客厅”。

  在《我的阿勒泰》中,我们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情。剧中阿勒泰地区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郁郁葱葱的森林、高耸入云的雪山、肆意奔跑的马群,水草丰茂、牛羊肥美……就算是一匹马,也有个如诗般的名字——“踏雪”。电影级镜头如诗如画,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令不少都市人短暂忘却生活中的焦虑烦恼,沉浸在那片遥远广袤的山川草木间。阿勒泰的美景背后,是我们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

  要展示好这么多真情,就需要创作的真心。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些文艺创作“唯流量论”,以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心态进行创作生产,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但是,它们既没有营养,也毫无长久的生命力。想要产出优质的文艺作品,靠的是质量而非只是流量。创作者们唯有沉下心来,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才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