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深圳、太原等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山东济宁等地招不到生的幼儿园,也转型做起养老服务,不少幼教老师纷纷转行加入。
各地探索老幼共托模式,是基于我国的人口趋势: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一老一小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育幼、养老两个行业需求的一涨一跌。数据显示,我国在园幼儿人数已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较上一年减少534.5万人,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空教室多等难题。与此同时,养老服务需求激增,据统计,我国需要的护理型床位数量为650万张左右,实际数量大概在300万张左右,缺口很大。让服务“朝阳”的机构转向“夕阳”,成为探索老幼共托模式的出发点。
托幼的同时托老,具有现实可行性。不管是育幼,还是养老,都是养护性质,有行业相通之处。对于面临关停压力的幼儿园而言,拓展托老业务,虽是跨行,但跨度不大;还有现成的师资力量可以利用,不必完全推倒重来,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老幼共托相关企业36.2万余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册9.2万余家,比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0.3%。这足以表明,很多企业已经看到了老幼共托的巨大市场。
一老一小,是多少家庭的牵挂。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家门口的幼儿园停业,意味着以后接送孩子需要花更长时间;对年岁渐长的老人来说,社区附近没有养老机构,难免要给子女添麻烦。老幼共托这种模式,不仅救活了空置的幼儿园,更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更难得的是,多地幼儿园鼓励老人和孩子结对子,一起游戏、做手工。老人在孩子的欢声笑语里,感受到温暖;孩子也在老人的悉心呵护下,享受到疼爱,老幼共托可以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