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资本市场联通千行百业、牵系千家万户,拥有一个坚韧稳定的内在,是各方所盼。这个内在稳定性,既表现在当外围市场风狂雨急时,始终立得定,不会因一点风吹草动就自乱阵脚、大涨大跌;也表现在市场交投活跃、人气充盈,能够以平稳健康的运行给予社会一个明确预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还表现在市场功能的稳定发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眼现实,当前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还有所欠缺。进入2024年以来,截至1月22日收盘,A股上证指数下挫逾7%,多次打响2800点保卫战。虽然股市表现疲软确有一些短期理由,但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大背景下,不应导致如此大跌。A股走势显然没有充分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市场定力尚不够坚、内核尚不够稳,影响了公众的信心与预期。风平浪静好行船,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制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基础制度扎实完备的资本市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未来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堵住违规减持、限售股出借融券等规则漏洞,严防各类不当套利行为。只有地基打得牢,资本市场大厦才有可能建得高。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抓手是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资本市场既是融资市场,更是投资市场,要将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疏通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渠道,解决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并通过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着力提高投资者长期回报,让资本市场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