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只要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中国经济,就能明白中国有足够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驱动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5.2%的同比增速,高于2023年年初设定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回首过去一年,向外看,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向内看,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回升向好,圆满实现主要预期目标,殊为不易。
特别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亮点频现,进一步坚定了未来发展信心。例如,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可以说,2023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这背后,是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不搞强刺激,没有以积累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短期增长,而是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总体趋势不会变
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