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无论城市体检,还是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都是为了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丰富城市内涵、精细化城市管理,从而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进一步彰显城市温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城市力量。
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
无论城市体检,还是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都是为了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丰富城市内涵、精细化城市管理,从而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进一步彰显城市温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城市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点在城市人口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2021年增加6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2021年提高0.50个百分点。面对如此规模的城市人口,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人民,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核心问题。城市建设必须关注人、服务人、温暖人。这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相关文章:城市扩张规模不等于“摊大饼”
统筹文化“三性”推进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