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再次强调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也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我们要正视“掉链子”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一方面,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传统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模式向产业链本土化、区域化、多元化转变,产业链不畅甚至中断的现象已然存在。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向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正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版图。可以说,无论是被动需要还是主动要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都迫在眉睫。
关键时刻“掉链子”会有什么影响,对此我们已深有体会。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一个产品往往涉及众多上下游企业,缺少任何一环都可能导致生产受阻。此前,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一些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堵点,导致一些必需物资断供,不仅严重影响百姓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工业经济稳定运行。近年来,一些国家通过加征关税、出口管制等手段,降低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不断冲击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带来的“卡脖子”现象亟待破解。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用好用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可以在关键时刻让产业链供应链不“掉链子”。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有机结合,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