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内涵、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2023年12月19日 11:59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罗琼 李宏伟

  罗琼      李宏伟 

  [  ] 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之间在理论逻辑和战略内涵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使协同推进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对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推进理论内涵、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碳汇增量;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依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 

  [关键词] 共同富裕;碳汇生态产品;理论内涵;作用机制;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311-0034-08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注入了新内涵。生态文明已被纳入新时代共同富裕框架,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并且生态效益不平衡已成为推进共同富裕亟需解决的问题。[2][3][4]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特别是在脱贫地区。[5][6]2021年,我国农村户籍人口比重53.3%,且95%以上国土面积是乡村。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而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正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a[7][8]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外出务工等工资性收入或各种转移性收入,持续增收能力和资产积累能力不足成为脱贫地区可持续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9][10]从地理空间来看,脱贫地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区、自然资源富集区等具有高度重合性,既承担着“生态保护第一”职责,又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难度极大。[11]但脱贫地区地域广阔、地表类型多样,林地、草地、农田、湿地、海洋、冻土、荒地、沙地、盐碱地、石漠化土地等碳汇资源丰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迈向共同富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12][13][14]碳汇生态产品供给方往往是生态资源丰富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需求方往往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碳汇交易市场中,欠发达地区农牧户通过售卖碳汇参与到生态要素财产分配中去。所以,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增加脱贫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形成持续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必将成为脱贫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15][16]

  综上所述,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推动可持续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已有共识,但学界没有展开深入研究。就检索到的文献来看,学术界研究多集中在生态扶贫方面,少量学术成果则从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共同富裕,需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置于共同富裕目标下进行研究。本文在对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共同富裕内在关系、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战略路径。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以新的思路、多学科融合地探讨脱贫地区如何抓住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既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又在“双碳”工作推进中促进百姓增收,从而为脱贫地区可持续脱贫并最终走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二、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推进的理论内涵

   

  共同富裕、脱贫攻坚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虽分属不同的子系统,但以上战略有共同之处,都属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具备坚实理论基础。

  (一)共同富裕是包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富裕

  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包含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农村农民共富。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有关文件特别强调,浙江的共同富裕之路,是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共富之路。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依靠创新驱动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通过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之路;通过开放发展,让劳动力、资本、技术、生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通过共享发展,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同时促进农民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包含生态文明的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生态权益也是人类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权益,生态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且,良好生态环境最能体现公平正义,作为公共物品,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别人享用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良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必须防止生态福利差距过大,共同富裕也必然是包含生态文明的共同富裕

  (二)实现生态共富的福利经济学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随着商品消费数量不断增加,人们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不断下降。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指出:“在对国民收入未造成减少情况下,任何使穷人收入提高的行为都会导致社会总福利增加”。[17]因此,通过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财富从城市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人群向乡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人群转移,可以增进社会总福利,从而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来源更加多元化,这表明人的福利也是多元的,不单单包括经济福利,还包括精神福利、生态福利等。目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社会矛盾主要方面,生态福利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成为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所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实践表明,物质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但生态福利已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不是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要求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前提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生态要素是影响生产函数的重要变量

  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认为,任何社会生产都须具备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及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与动力。[18]把“自然”作为生产要素是约翰·穆勒的重大理论贡献,但约翰·穆勒的理论局限性在于把自然等同于土地,而不是指自然界中的生态要素。西方经济学中,生产函数表示为Q=f(X1,X2,……,Xn),其中,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1,X2,……,Xn表示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投入量,这里的生产要素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土地不单单是指土地本身,而是包括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自然资源,这意味着自然界的山水林田湖草、清洁的空气等都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19]生产要素具有稀缺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而优质的自然生态要素也越来越稀缺和有用,已经成为影响生产函数的重要变量。

  生态要素成为影响生产函数的重要变量,理应被纳入财富分配体系中去,这就意味着生态资源所有者不单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把生态资源出租、转包出去获得收益,大大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应该大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使得生态资源像资金、技术那样成为可交易、可核算、可变现的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这样,自然资源富集区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以获得收入和财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四)生态产权交易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生态产权制度改革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前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这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特别强调,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实施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可以看出,生态产权交易已经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生态资源并没有被当作生产要素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产权权能缺失导致生态资源成为公共物品,外部化问题严重,过度无序利用最终导致“公地的悲剧”,生态资源富集区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生态产权确定是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只有当生态产权确定后,通过生态产权交易,生态资源才能高效利用,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才能实现,同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碳排放权交易是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载体,脱贫地区生态碳汇在适应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强大功能,通过生态权益证的交易,加快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赋予具有强大固碳功能的生态碳汇一定的经济价值,让生态环境保护者获益,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互作用机制

   

  共同富裕的难点在脱贫地区,对于脱贫地区来说,需要尽快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增强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对脱贫地区来讲,推进共同富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仅在量的规定性上高度一致,并且在质的规定性上也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主抓手。

  (一)脱贫地区推进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维契合

  一是内涵要求高度契合。新发展阶段,脱贫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老路,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所以,脱贫地区的共同富裕必须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同时,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求围绕生态资源做文章,增强生态产品供给,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战略目标契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脱贫地区共同富裕与加快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都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强老百姓生态福利以及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等。国家赋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思路,为全国提供省域范例。

  三是战略节点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当前,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已成为时代任务和优先行动。[20]绝对贫困消灭后,团结带领包括脱贫地区老百姓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最重要、最主要的任务。共同富裕要求人的获得感全面提升,包括生态福利在内,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要创造更多生态福利,满足共同富裕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检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准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分别提出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由此可见,共同富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节点契合。

  (二)促进脱贫地区共同富裕要求尽快打通碳汇生态产品供销渠道

  打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销渠道,有助于解决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1]

  生态产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包括有机农产品、生态能源等在内的生态物质产品;二是包括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固碳释氧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产品;三是包括精神健康、科研教育等方面的生态文化服务产品。无论是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服务产品还是生态文化服务产品,都是一种高档品和奢侈品,具有稀缺性、优质性和高价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当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生存,这时生理需求是第一追求的目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求温饱、求生存向求环保、求生态转变,迫使政府关注老百姓诉求并作出反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当前,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大幅提升,需求结构也进一步发生改变,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增强,打通生态产品供需渠道成为必然选择。碳汇生态产品的供给者往往是收入水平较低而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碳汇生态产品的需求者则主要是收入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匮乏的城市。因此,打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供销渠道有利于财富在城乡之间流动,增加脱贫地区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三)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贫地区先天劣势明显,再加上部分地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成为共同富裕路上必须解决的难点。

  脱贫地区须围绕着自身资源禀赋做文章,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增强各种类型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西部的一些脱贫地区拥有的林地、草地、农田、湿地、冻土、荒地、沙地、盐碱地、石漠化土地等碳汇资源,加快推动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选择,并且碳汇生态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与第二产业不同,对设备、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要求较低,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多脱贫地区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也存在短板。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本地生态资源,积极培育生态产业,[22]便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

  长期以来,脱贫地区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缺乏,交通不便,导致要素流动不畅,农村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在此背景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我国继脱贫攻坚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绿水青山和自然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绿水青山”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脱贫地区需围绕着生态资源做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之路,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激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通过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保护生态的行为不但带来生态效益,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前,脱贫地区农民收入构成以外出务工挣得的工资性收入为主,来自农业收入占比偏少,碳汇生态产品更多承担生态职能,获得的经济收入有限。加快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求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的生产要素,使其进入社会生产各环节、全过程,增强脱贫地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五)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初次分配中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有效手段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脱贫地区经历了外部输血式扶贫向本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这期间各级政府对贫困人口进行大量的转移支付,财政负担较大。而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种以初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减少了二次分配中政府财政压力。

  在我国,脱贫地区农民拥有自己承包的土地、林地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将集体所有资源流转给专业运营公司等形式,获得要素和财产性收入。对于脱贫地区来说,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盘活本地生态资源,积极参与到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给老百姓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比如,福建三明市面对丰富的林业资源,推出了全国首张林业碳票,拓宽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碳票作为林地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可质押、可交易、可变现,农户可以通过入股、出租、转包等方式,切实参与到生态要素财产分配中去,提高了农户收入。对于很多脱贫地区来说,林地、绿地、湿地等生态资源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通过碳汇交易市场,引导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大中型活动组织方、旅游景区等,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来履行社会责任,脱贫地区可以把具有强大固碳能力的生态资源变成可交易指标,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效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四、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碳汇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脱贫地区来说,总体上碳汇交易刚刚起步,还存在产权不清、核算较难、交易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脱贫地区需在立足“双碳”目标前提下,加强顶层设计,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补偿、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碳汇交易、碳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快推进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共同富裕与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度融合

  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缩小贫富差距之间联系紧密,在内涵要求、战略目标以及战略节点上高度契合,具有内在统一性。对于脱贫地区来说,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缩小贫富差距两者融合发展的相关顶层设计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亟需突破传统碎片化管理模式,系统谋划,将彼此纳入实现路径进行考量,设计能够彼此兼顾的协同战略。一是借助“外脑”,推动跨领域学术研究合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富裕、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课题,既具有相同学科背景,又分属于不同领域,而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有利于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产生新的观点和方法。脱贫地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人才较为匮乏,必须打开思路,借助“外脑”,聘请专业研究团队,推动跨领域学术研究,为脱贫地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和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增效提供新思想新路径。二是评估跨系统政策影响。彼此兼顾的跨系统政策效果如何,需要定期评估,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比如在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制定的环境保护、限制经济发展等措施会影响脱贫地区居民就业和家庭收入,牵制共同富裕进程,所以要应及时评估跨系统政策执行效果。三是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由相关机构跟踪和报告协同治理情况,测算共同富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关系、协同效应等,设计能够彼此兼顾的协同战略。

  (二)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碳汇的种类主要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湿地碳汇、农业碳汇、土壤碳汇和海洋碳汇等。就脱贫地区而言,应重点依托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巩固提升生态碳汇。第一,林业碳汇。脱贫地区要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将本地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低产林改造等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将林业培育为生态建设、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草地碳汇。通过政府引导,加大草地保护的投资力度,建立草地固碳增收示范工程,调动老百姓积极性,更好地实施草地保护制度。实行阶段性禁牧让退化严重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防止超载过牧的草原退化,探索草地碳汇交易机制,实现草地碳汇价值。第三,农业碳汇。农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脱贫地区要大规模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发展保护性耕作,扩大水田种植面积、改善秸秆等废弃物处理方式、大力推广免耕技术,建立农田碳汇体系,提高农田固碳能力。第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减少对土地有机碳稳定性的破坏,加大酸化、石漠化、沙化、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碳汇量。

  (三)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脱贫人口提供利益补偿

  大多数脱贫地区同时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下,脱贫地区经济发展会受到限制。从已有做法来看,国家层面会采取两种模式进行补偿,分别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和自然资源要素生态补偿模式,但与生态碳汇资源的市场价值相比较,差距巨大,要完善制度设计、拓宽补偿渠道、加大补偿力度,切实提高脱贫地区农民收入。一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现有制度大多是中央层面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脱贫地区地方政府来说,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快制度创新,实行分级分类和动态增长的补偿标准,体现林业碳汇的实际价值。二是加大补偿力度和补偿资金多元化。加大中央财政对脱贫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转移支付力度,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修复中来,以增加碳汇生态产品的供给,再通过碳汇产品开发,对保护主体进行补偿。同时注重促进补偿资金渠道多元化,除了财政外,还应大力发展私募资金、金融贷款等,让更多的资金流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四)摸清碳汇资源家底,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碳汇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能够准确“摸清家底”,脱贫地区生态系统碳汇市场价值如何,迫切需要从县域层面对林地、草地、湿地、农业、大江大河等领域对碳汇本底情况进行监测核算,对脱贫地区碳汇量的分布和构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一方面,探索构建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体系。脱贫地区在对碳汇进行确权登记的过程中,可以依托不动产登记,逐步将碳汇产权纳入登记体系。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获得碳汇实物量确认、价值量计量等方面的中介服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建立林草、湿地、海洋等地上地下监测体系,建立地区碳汇资源基准账户。开展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的大数据信息分析、建模等工作,储备基本数据,为碳汇交易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碳汇价值核算体系。一是将碳汇核算纳入自然资源核算中去。碳汇核算重在变化量,而非某个时点的存量。二是完善核算方法。加强碳汇核算研究,确定碳汇的计量基础与核算边界,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是降低核算成本。研制更加简单可行的动态核算方法,为碳汇监管提供支撑。

  (五)借鉴先进地区碳市场经验,加快完善符合本地特色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

  一是做好碳汇交易的基础性工作。脱贫地区碳汇开发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要注重对先进经验的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碳汇生态产品开发好的做法,扎实开展生态系统碳汇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推动出台具有脱贫地区特色的碳汇交易方法。二是推动将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前,部分脱贫地区林业碳汇项目已经进入开发和交易阶段,但其他碳汇交易还处于探索阶段,后续要逐步推进草地、湿地、海洋等碳汇交易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是加快成立碳汇经营管理专业机构。脱贫地区碳汇专业人才、技术匮乏,在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如果没有政府的统一组织和专业机构的运营,会降低农户供给生态产品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成立碳汇经营管理专业机构,生态系统的碳汇资源可以由专业机构运营,实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与开发、碳交易与管理等服务。政府组织专业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供需双方的成本,通过专业运营机构加强与发达地区碳需求方的联系,打通碳汇供求渠道。四是建立绿色金融支持碳汇提升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开展“碳汇+绿色金融”试点,做大做强碳汇抵押贷款,推进地方特色险种开发和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探索省级财政贴息补偿和再保险制度。

   

  [              ]

  [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2]沈满洪.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共同富裕[J].治理研究,2021(5).

  [3]王金南.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J].旗帜,2021(7).

  [4]张琦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内在关系与战略要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

  [5]汪三贵,黄奕杰,郑丽娟.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演进历程与未来取向——基于“赋能、赋权—资本积累”的贫困治理分析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2).

  [6]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11).

  [7]谢华育.共同富裕、相对贫困攻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上海经济研究,2021(11).

  [8]孙久文.共同富裕目标下推进乡村振兴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9]罗楚亮,梁晓慧.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与共同富裕[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1).

  [10]王晶,吕开宇.共同富裕目标下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实现路径——基于生计多样化视角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11]尕丹才让,李忠民.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新思维——碳汇交易的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2(2).

  [12]陆培丽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手段:碳转移支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4).

  [13]于光军.论区域共同富裕和“双碳”目标在碳资源富集区的实现——以内蒙古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6).

  [14]郑馨竺,梁安妮.在碳中和愿景下缩小贫富差距:协同理论、机制与路径[J].中国环境管理,2022(1).

  [15]李佐军,俞敏.如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4).

  [16]郭韦杉,李国平.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22(2).

  [17][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金镝,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70.

  [18]蒋自强,张旭昆,袁亚春等.经济思想通史(第2卷)[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78-280.

  [1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131.

  [20]王金南,王夏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J].环境保护,2020(14).

  [21]刘培林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7).

  [22]王金南等.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发展框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1(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经验研究”(22ZDA106)。

  [作者简介]罗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宏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文明建设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地区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内涵、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2023-12-19 11:59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罗琼 李宏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