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体检对象包括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同样适用“治已病,防未病”。这不是中国的城市第一次面对体检工作。自2018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样本城市、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天津、唐山、沈阳、济南等城市作为试点城市进行体检,主要目的是查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试点以来,已建立日趋完善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与以往不同,此次城市体检是在全国范围内地级以上城市的全面展开,覆盖面更广,规模优势更明显。
城市体检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城市作为劳动力、资本、信息等要素高度集中的空间形态,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城市体检作为城市创新型治理手段,有助于解决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中面临的短板与不足,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当然,全面城市体检并不意味着拿一套标准衡量所有的城市。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以天津为例,在2023年的试点中,天津进一步理顺了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修改完善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将更新项目聚焦到老旧房屋改造、老旧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上。而同样作为试点城市,济南的城市体检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则聚焦在通过持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等措施解决社区街区发展问题上。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体检时的侧重点与体检后的整改千差万别,只有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不断调整完善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从而实现系统治理“城市病”的目的。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