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向各产业渗透的当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就要充分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还要继续紧扣数字经济这一重点,着力提高服务的可贸易性。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服务进出口总额53445.3亿元,同比增长8.7%。1-10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2308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2696.1亿元,增长10.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9611.9亿元,增长7.1%。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快速增长,同我国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劳动者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不断增长。
顾名思义,知识密集型服务,就是以知识和技术为主体创造附加值的服务,具有劳动投入素质优、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等特征。知识密集型服务快速发展,是我国人口质量红利不断显现的现实反映,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向各产业渗透的当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重要内容。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快速发展是一个长期趋势,主要缘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1位。
如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知识产权越来越得到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激发高素质劳动者的数字创造力和知识创造力,从而助推知识密集型服务快速发展。
二是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统计数字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的比重达41.5%。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网络经济指数达2739.0,比上年增长39.6%。
当前,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企业加快推进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类场景,不仅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增加了服务贸易需求,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发展,就要充分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有效激发技术创新,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与此同时,还要继续紧扣数字经济这一重点,围绕各类场景寻找数实融合的切入点,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的可贸易性,从而为知识密集型服务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做好“三个充分” 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紧扣“创新”关键词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