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这些“李鬼”APP的logo与正规APP的logo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样,因此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这些APP的运营者,却在想方设法骗消费者的钱。(7月4日 《工人日报》)
真假难分的“李鬼”App,数量众多,诈骗方式繁多,让人防不胜防,给不少网民带来了重大财产损失。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已有51.4万个涉诈App被查处。其中,已发现的假冒京东金融的APP共5677个,假冒马上金融的APP865个,假冒360借条的APP681个。此外,这些“李鬼”App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几天内就可以做好前端框架,给管理部门带来了不小挑战。
“李鬼”App为何能够进入网民的手机?原因大多是:一些手机应用市场对上架的App审核不严格,让“李鬼”App有了可乘之机;部分网民出于某些原因未从正规应用市场或官方渠道下载软件;手机染上了病毒,只要网民触发,这些“李鬼”App就开始在后台自动下载,常常难以引起网民察觉……如今“李鬼”App已经盯上了老年人,年轻网民尚且难以及时发现这些以假乱真的App,更别说很多并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网民了。
手机应用市场应做好“把关人”,严格审核市场内App的上架。手机应用市场作为网民下载App的首要选择,严格把关应用市场内的App对预防网络诈骗十分关键。对于那些明显移花接木、以假乱真的App应当坚决不予通过、不予上架;严格审核提交提审的App材料;对于已经上架的App,仍然要密切关注该App的情况,如用户评价、App内是否携带广告或病毒、App是否异常等。只有严格把关,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在应用市场下载App。
针对频繁被仿冒的正版App,监管部门可以强化政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打击“李鬼”App。如假冒京东金融的APP、马上金融的App数量众多,监管部门可以牵头,鼓励被假冒企业参与打击假冒App的行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维护企业的利益,还有利于政企形成良性互动。企业与监管部门一道打击假冒App,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鬼”App除了能够以假乱真以外,还常常通过小额返利来引诱网民点击链接和下载。因此,作为网民应当提高警惕,仔细识别,须知天下不可能掉馅饼,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如有发现异常的手机App,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此外,在手机内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被诈骗。
“李鬼”App名目繁多、真假难辨,打击难度不小。因此,唯有多管齐下,鼓励各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形成打击诈骗的合力,让这些“李鬼”App无所遁形、无处可逃,才能够更好地维护网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