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圳标准”成为“世界一流”代名词

2022年01月25日 08: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外贸企业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规则和标准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补齐国内标准短板,提高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以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本期思与辨就此展开讨论。

  主持人:赵 鑫

  嘉 宾:蔡春林(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

  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导)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制度支撑

  主持人:《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有何意义?

  蔡春林:《意见》提出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这有助于进一步破除制度障碍,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一方面,促进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转化,有助于补齐国内标准的部分短板,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及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助力内贸企业和中国标准“走出去”,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另一方面,促进国际标准同国内标准更好衔接,有助于挖掘外贸产能,推进出口转内销便利化,逐步实现出口市场和内销市场同一标准,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释放我国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市场大循环;同时更加主动地在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中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李长安: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国际贸易存在两套标准,有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标准和国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内外贸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阻滞。在现阶段,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有利于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使得内循环和外循环更加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制度支撑。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势在必行。

  张敬伟:其一,有利于畅通内外贸市场,减少“转换”成本。相比外贸市场,国内市场在认证规则和监管标准上存在“重外轻内”现象。《意见》提出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切实降低市场主体内外贸市场“转换”成本,使其在内外贸市场享受同等待遇。 其二,有利于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为供应链注入稳定性。此外,也有助于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头发力,让供给质量更优,消费者能有更多选择,切实提高生活品质。

  把握好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制定

  主持人:如何提升我国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李长安:提升我国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需要政府和企业紧密配合。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谈判,树立行业标杆,积极将国内标准推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企业是制定国际标准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且努力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纳入其中,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抢占国际市场。

  蔡春林:一是把握好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优势突出,要在该领域重点部署,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主导权,从而在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中争取更大话语权。二是主动作为、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应适时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积极参与ISO、IEC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标准化国际交流,主动承担国际标准制定职能,推动中国相关优势技术纳入国际标准;积极输出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价值和中国方案,为国际标准制定作出独特中国贡献。三是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队伍,强化标准技术知识培训,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定期交流机制,深入推进国际化、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培养。四是持续深化“一带一路”、金砖国家、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围绕标准设计、技术实践等议题加强标准化交流合作与标准互认的工作力度,逐渐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能力以及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张敬伟:一是深度融入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圈”。近些年来,中国积极加入各类国际组织和自贸协定,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促进内外贸规则体系一体化。截至目前,已经有200多项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领导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委员会中,中国人从31人增加到64人。这意味着,深度融入全球是中国参与和主导全球标准和规则的关键。二是把握新兴科技标准制定权。从移动支付到数字人民币多场景使用,大数据时代,中国标准走上世界舞台中心。要勇立大数据时代潮头,把握新技术发展的脉络,补上“卡脖子”“缺芯”的短板,加速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提升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话语权。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让深圳标准走向世界

  主持人:深圳作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应该在促进标准转化方面有哪些作为?

  张敬伟:一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让深圳标准走向世界。深圳具有较强的内外贸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全球贡献新的国际标准。二是立足科技创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标准。从5G技术到跨境电商,深圳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加大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人才,让深圳成为科创制度、数字经济标准的“出生地”,尤其在5G技术领先的基础上,深圳应该在6G技术标准制定上提前谋划,抢占发展先机。

  李长安:应该说,深圳在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已走在全国前列。根据2021年的统计,共有84个国际和国家级标准化组织机构落户深圳,全市累计研制国际标准2363项、国内标准5235项,发布团体标准1149项。标准就是生产力,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又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圳标准”。在促进国内国际标准转化方面,深圳要继续积极探索,在促进内外贸监管规则衔接,推进内外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继续主动作为,为全国提供经验。

  蔡春林:一要加强深圳标准创新力度。提高深圳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标准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开创性技术引领能力,提升基础研究、技术生态、基础平台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推进协同攻关,提升深圳在产业竞争中的标准话语权和主动权,促进标准成果转化。二要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协作能力,不断提升深圳标准的兼容开放水平。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标准化协作。三要推动深圳标准、深圳规则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多年来,深圳将标准作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未来应将更多领域的深圳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进一步转化为国际标准,让“深圳标准”成为“世界一流”的代名词,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制度层面上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让“深圳标准”成为“世界一流”代名词

2022-01-25 08: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