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红灯”惹争议,这到底伤害了谁?

2021年11月02日 06:52   来源:红网   吴灿

  10月30日,江西葛仙山镇发现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不久,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交警微信公众号就发布了一则“红绿灯统一调整至红灯”的公告。该公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热议。10月31日凌晨,当事方做出新回应,表示该公告系30日晚车流量较大时的应急措施,目前该公告已删除无效,该县红绿灯也已恢复正常,也并没有驾驶员因红绿灯调整受到处罚。(10月31日 凤凰网)

  一场争议因此草草收场,但是其引发的危害却并没有随之消解。纵观全局,这次争议背后涉及的每一个关键群体,他们的利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首先,是被冠之懒政头衔的行政人员,他们的防疫功劳因此被忽视。

  事实上,相关部门发布的防疫策略,本身就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当地行政人员执政不考虑民生保障问题、采取“一人感冒全民吃药”处理方式的行为有失妥帖,的确该骂。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当地“当天检测出阳性人员,当天发布公告,当天执行”的极高效率。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当地防疫反应之迅速、决策之果断,都充分表现出当地行政人员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诚然这种“红绿灯不绿”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确有“懒政”之嫌;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一次的失误,就忽略长期以来江西疫情防控的成功之处,以“懒政”一言盖之,只批评不表扬,寒了行政人员的心,也实在有失偏颇。

  其次,被舆论反扑的“仗义执言”群体,他们的监督热情被重伤。

  这次事件一经爆出,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多方舆论。起初,批评“该地行政人员只一刀切不考虑实际民生问题”的声音占据了主要阵地,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批评“网络舆论不了解当地形势,多管闲事”的另一声音出现。同一事件,多种观点本是正常现象,但大部分第二种声音涉及的人群都是江西、甚至就是舆论中心铅县本地人。这就出现了舆论反扑。第一种批评本是为本地人考虑之后的发声,本质上是“仗义执言”,然而第二种声音——也就是部分本地人的矛头却直指第一种声音,本质上则是为当地行政人员“鸣冤”。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仗义执言”的积极性,还可能会给第一种“仗义执言”的群体留下“本地人好赖不分”的印象,也可能给持有第二种“鸣冤”声音的群体形成“外地人多管闲事”的看法。两边都自持有理,不仅两个群体的关系会受到损伤,本来只为落实监督功能的第一个群体,他们的监督热情也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后,朝令夕改的问题出现后,行政机关的部分公信力因此被挥霍。

  30号发布的公告,引发舆论后,31号就选择删除,这种朝令夕改现象不能频现。因为每一次朝令夕改现象,对于行政机关的公信力都是一种消解。公信力一经创伤,就很难弥补。所以删除公告,并不代表事情彻底结束,也并不能抹除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删除这种行为,也不应该只是对舆论的妥协,有关方还需要反思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个公告会引发争议?“一路红灯”按下城市的暂停键是否属于合理安排?这种大范围的交通管制是否会导致全县范围内交通瘫痪吗?临时调整,是否影响到市民正常出行,甚至影响到大家的生活秩序?又是否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民生保障问题?除却反思,为了避免朝令夕改现象再现,行政人员还应该注意在接下来行政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执行性,如何贯彻政策的精准性和适宜性。

  因此可以看到,“全县红灯”这一举动,损害了事件背后各方群体的利益。但,不论是行政机关还是社会公众,都不应当只是删掉了之、草草揭过,而应当从此次事件获得更多的教训和思考。这样不仅能避免同一类事件的循环与复刻,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全县红灯”惹争议,这到底伤害了谁?

2021-11-02 06:52 来源:红网 吴灿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