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徒手整骨”收了消费者“智商税”

2020年12月30日 11:05   来源:东方网   付 彪

  “不仅能修正仪态改变驼背的状况,还被赋予瘦脸的作用”。最近有关整骨的话题频上热搜,不开刀、不出血,徒手就能矫正面部移位,就能解决大小脸、左右不对称的情况,缩小骨头间的缝隙,瘦脸缩下巴的效果立竿见影——如此宣传的“神奇之术”是让消费者交智商税还是真有奇效?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因为号称不开刀、不出血,也不借助任何仪器,仅凭人手按压面部骨骼就能实现瘦脸、脸形调整,这种“神奇之术”让不少爱美人士趋之若鹜,当然价格也不菲。据报道,此前有不少国内明星自曝靠此种方式进行过脸型调整。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有整骨师受邀现场为嘉宾改变驼背等。在明星效应的助推下,更是引得不明真相的观众跃跃欲试。

  此前,有整骨师道出了“日式小颜整骨”的原理——人的面部由23片骨骼构成,面部骨骼之间存在缝隙,牵动肌肉运动会使骨骼慢慢移位,从而使脸部变大;整骨则通过放松脸部肌肉以及推动骨骼缩小骨缝,从而实现瘦脸的效果。早在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就对“小颜整骨”做过辟谣:骨缝是个伪概念,人体发育成熟后骨骼不会再生长,也不会出现骨缝,“通过调整骨骼,缩小骨缝,就能变成美美的V字小脸”是谎言。

  除了日式,还有韩式、中式等不同手法的商家,均称可以提供面部整骨和身体塑形修复等服务,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手法才是正宗有效的。如韩式整骨店称自家操作手法是作用于骨骼肌肉筋膜;中式整骨的店家则表示,骨、肌肉、筋膜都会全套操作,几分钟就有效果。但均遭到了专家的“打脸”,强调消除骨缝是没有理论依据的,颧骨能在整骨后“推进去”是不可能的。如果面部真的因“整骨”变小了,其实是肌肉和软组织受伤了。

  从消费者反馈看,在知乎上一则“美容界有哪些可怕而触目惊心的真相”的话题下,有不少人讲述了自己的失败经历,其中名为@陈一丁的博主称:支付2万元瘦脸,第二天脸就垮了。天津一位女士在当地一家小颜整骨店铺做了面部整骨,结果不仅没得到任何改善,面部反而严重变形,至今依旧维权无门。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徒手微整形师”,仅仅培训一个月就能上岗。业内人士表示,合格的整形医师需要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取得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可想而知,现实中有多少“毁人不倦”的整形师?

  所以,那些号称能瘦脸的“徒手整骨”,明显是在收“智商税”。作为消费者,不要再盲目相信这样的“徒手整骨”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医美市场的监管,对夸大宣传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持续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培训等行为,再辅以科普专家及时戳穿不法商家的“忽悠骗术”,让消费者不再被类似“神奇之术”收了“智商税”。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别让“徒手整骨”收了消费者“智商税”

2020-12-30 11:05 来源:东方网 付 彪

  “不仅能修正仪态改变驼背的状况,还被赋予瘦脸的作用”。最近有关整骨的话题频上热搜,不开刀、不出血,徒手就能矫正面部移位,就能解决大小脸、左右不对称的情况,缩小骨头间的缝隙,瘦脸缩下巴的效果立竿见影——如此宣传的“神奇之术”是让消费者交智商税还是真有奇效?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因为号称不开刀、不出血,也不借助任何仪器,仅凭人手按压面部骨骼就能实现瘦脸、脸形调整,这种“神奇之术”让不少爱美人士趋之若鹜,当然价格也不菲。据报道,此前有不少国内明星自曝靠此种方式进行过脸型调整。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有整骨师受邀现场为嘉宾改变驼背等。在明星效应的助推下,更是引得不明真相的观众跃跃欲试。

  此前,有整骨师道出了“日式小颜整骨”的原理——人的面部由23片骨骼构成,面部骨骼之间存在缝隙,牵动肌肉运动会使骨骼慢慢移位,从而使脸部变大;整骨则通过放松脸部肌肉以及推动骨骼缩小骨缝,从而实现瘦脸的效果。早在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就对“小颜整骨”做过辟谣:骨缝是个伪概念,人体发育成熟后骨骼不会再生长,也不会出现骨缝,“通过调整骨骼,缩小骨缝,就能变成美美的V字小脸”是谎言。

  除了日式,还有韩式、中式等不同手法的商家,均称可以提供面部整骨和身体塑形修复等服务,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手法才是正宗有效的。如韩式整骨店称自家操作手法是作用于骨骼肌肉筋膜;中式整骨的店家则表示,骨、肌肉、筋膜都会全套操作,几分钟就有效果。但均遭到了专家的“打脸”,强调消除骨缝是没有理论依据的,颧骨能在整骨后“推进去”是不可能的。如果面部真的因“整骨”变小了,其实是肌肉和软组织受伤了。

  从消费者反馈看,在知乎上一则“美容界有哪些可怕而触目惊心的真相”的话题下,有不少人讲述了自己的失败经历,其中名为@陈一丁的博主称:支付2万元瘦脸,第二天脸就垮了。天津一位女士在当地一家小颜整骨店铺做了面部整骨,结果不仅没得到任何改善,面部反而严重变形,至今依旧维权无门。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徒手微整形师”,仅仅培训一个月就能上岗。业内人士表示,合格的整形医师需要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培训,才能取得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可想而知,现实中有多少“毁人不倦”的整形师?

  所以,那些号称能瘦脸的“徒手整骨”,明显是在收“智商税”。作为消费者,不要再盲目相信这样的“徒手整骨”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医美市场的监管,对夸大宣传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持续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培训等行为,再辅以科普专家及时戳穿不法商家的“忽悠骗术”,让消费者不再被类似“神奇之术”收了“智商税”。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