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遥:电视剧出海要找准共鸣

2020年05月21日 07:49   来源:环球时报   姚遥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走出海外,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当前,国际抗疫合作与舆论斗争相互交织,电视剧应如何在更深层次上求同释异,引导全球观众读懂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第一,家庭伦理剧是吸引周边国家观众的磁石。今年以来,反映买房问题的《安家》在YouTube等海外平台取得不俗成绩,特别是在东盟十国引起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相对而言,习惯于子女住父母家也要交房租的西方观众,就很难理解《安家》中老夫妻卖包子攒钱给儿子买婚房的情节。可能有人要问:西方人不爱家?差异的根源在历史之中。欧洲在漫长的中世纪都是封建庄园经济,没有人身自由的封建农奴生产与生活皆不以家庭为单位组织。中国则恰恰相反,自秦始皇废除封建、编户齐民之后,大多数人口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与生活的小自耕农。这种因历史所造成的差异是电视剧出海需要给予考虑的。

  第二,古装宫廷剧是促使西方观众深思历史的源泉。近年来,古装剧保持强大出口能力,是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最主要类型。自《甄嬛传》走红后,《琅琊榜》在阿根廷受到欢迎,《如懿传》在美国Hulu上线热播。然而,宫斗剧却很难引导观众理解中西之间的深层差异,在于其过分渲染了皇权世袭中的权力斗争,却遮掩了中国政治传统的真正主脉——民惟邦本与天下为公,因此很难与西方观众形成深度共鸣。近期上线的古装剧《清平乐》打破了窠臼,将皇帝的生活场景从后宫适度拉回前朝,以基于正史记载的故事情节让观众理解中国政治传统的伦理文化与制度约束。不仅各级官员不能世袭罔替,最高君主也没有万世统治的天然资格。这是打破外界对中国传统政治迷思的一条直观之路。

  第三,现代奋斗剧是激励“一带一路”沿线观众携手拼搏的战鼓。《温州一家人》在古巴播出时万人空巷,《鸡毛飞上天》在葡萄牙国家电视台的收视率高达23.2%。不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勤劳不息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正因为自己勤劳,中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属性是“不假求于外”。古代中国对内推行“编户齐民、小农家庭”,对外实践“教化农耕、和同一家”,其落脚点是倘若天下人皆可生产自足,中国人自己便可以不受威胁、安然自处,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天下大同”。

  展望未来,中国电视剧唯有提升文化自觉,注重挖掘并阐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在海外观众中唱响一曲润物无声的“清平乐”。(作者是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姚遥:电视剧出海要找准共鸣

2020-05-21 07:49 来源:环球时报 姚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