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以统一促便利 以竞争促发展

2020年01月18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对于整个市场是以统一促便利,以竞争促发展。在具体实行上,还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莫过于风险把控和收益分成。

  2020年年初,银联与财付通就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达成合作并开展相关试点,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业务正式破冰。随后,国有大行相关动作快速落地。113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相继发布消息称,已在近日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用户无需更换二维码,可直接使用手机银行扫描微信付款码完成线上支付,首次实现手机银行与微信互认互扫。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从表面上看是多个支付App可使用同一张二维码,在便利商家的同时,也免去了用户在不同App之间切换的麻烦;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互联互通对于整个市场是以统一促便利,以竞争促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收款码登上了越来越多传统商家的收银台。收款码的出现,满足了交易双方对便利性的需求。但是,随着更多的支付机构跑步入局,收款码也由少到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效率,同时也给某些企业利用差异化条码构筑市场壁垒提供了可能,并且增大了全行业的风险。实际上,近两年形形色色的第三方聚合支付条码不断涌现,也在倒逼着市场加快统一交易条码的步伐。

  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是央行近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20198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在“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一节中,明确指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因此,银联与相关银行近日的这一系列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规划的落实。

  而在此之前,网联早已有所行动。对于银联和网联之间的关系,有不少人将其解读为竞争关系。但是,作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实际上就是银联在网络上的翻版。笔者认为,二者功能更多在于互补。因此,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必须依靠两端同时发力,从而使它们所服务的银行卡支付业务与网络支付业务相互融合,这或许也是此次银行入局最大的意义所在。

  当然,在具体实施上,银联和网联终究有所不同。网联推行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试点,涵盖清算机构、账户方、收单方、服务商四方,该四方模式遵循一个公开或相对的标准,只要按协议接入,各机构便可以双向互扫。而银联与财付通合作的清算模式,是一种将对方纳入彼此自身聚合收单体系的合作方式,相当于银联开放了接口,与财付通之间实现了一对一的对接。

  毫无疑问,无论何种互联互通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寡头垄断的局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行上,还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莫过于风险把控和收益分成。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虽将整个支付市场纳入了共同的监管体系,同时压缩了“二清”(即无证机构以平台对接或者大商户接入支付机构或商业银行,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资金清分结算)的空间,长期来看降低了整体资金风险,但从技术方面而言,还应充分考虑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

  而收益分成则直接关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推行,后者在技术上一直不是问题,之前网联的尝试也证明了这一点。据了解,财付通在此次合作过程中有所让步,而支付宝方面至今没有表态。笔者认为,基于多年来建立的支付体系,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巨头也不想轻易地让出市场,因此,如何设计收益分成机制还需要统筹考虑。

  关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对未来市场的影响,笔者认为,促进竞争是必然的,但各机构的发展前景还不甚明朗。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中小支付机构,互联互通后,它们可以节省大量前期资金和人力成本,从而专注产品研发。但是,参考过去银行卡联网通用后的相关情况,支付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并不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机构入局。未来各市场主体或许会走增值服务的路子,靠各自专业特色来发展,毕竟在强制拆除壁垒后,竞争实力才是立足市场的基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推动聚合支付平台规范发展

     移动支付,这些担心咋消除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以统一促便利 以竞争促发展

2020-01-18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