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崛起外贸重塑,中国推动进口侧改革

2019年11月01日 13:40   来源:中国网   

  关照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崔悦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受“贸易战”美国对华出口大幅下降等国际经济秩序波动因素影响,我国前八个月进口总体趋势放缓,贸易顺差扩大;然而并不会影响中国坚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动摇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实现贸易强国的战略信心。中国对内不断加强深化改革,优化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市场发展红利。对外,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凭借“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展现中国积极推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意愿。

  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中国将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回暖、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加快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有效解决现有制约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对进口商品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未来中国进口消费品需求发展潜力巨大。加之进口关税下降,吸引了全球商品进入中国。未来中国将继续主动扩大进口,全球市场将分享到中国市场发展红利。

  从理论维度分析,在继承发展比较成本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为核心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开放程度的越高,一个国家就越能够发挥出要素、需求、产业、制度等多方面优势,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在扩大的市场需求的同时,进口也将促进产业升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一国的需求和供给将实现同步扩大,从而将国家竞争优势升级成为国际合作优势。

  在国际合作实践中,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国内市场。截止2018年3月,中国已经与2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辐射范围既包括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也延展到秘鲁、智利等拉美国家。

  凭借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成果,中国着重与沿线国家开展“海陆空管道”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各国间经贸资源的网络化配置,为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贸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沿线各国之间实现“贸易畅通”。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跨境电商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快速发展,通过打造新型跨境贸易体系,增加了中国进口规模和渠道。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发挥优势,合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国际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创新模式和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共商共建各类产业园、经贸合作区以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既有助于区内企业发挥集群效应,又有利于降低企业海外经营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度——基建——电商——合作区”模式体现了中国坚持双向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中国也注重全面协调开放的空间布局。具体来看,要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激发中西部地区潜能。通过探索多元联动下全方位开放新路径:一方面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痼疾,统筹整合我国辽阔地域的资源禀赋差异,以国内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有效互补,从而以内外联动带动对外辐射效应;另一方面反弹琵琶,以外部进口商品冲击“倒逼”区域间流通合作,加速推进商品、资金、信息流的交互联动的“多米诺骨牌”。

  中西部开放不仅显著扩大了中国进口侧购买力,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开放布局,从而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等地区。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还存在引入外资的水平良莠不齐及配套服务不健全等问题,还需要政策持续引导投资,增加融资渠道,提升引资质量。

  此外,中国在进口侧改革中还实现了创新新举措。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例,其在关税设置、购买方式、购买环境的创新,让自由港成了未来中外企业投资的热土。自由港标志着中国正在向全球最高标准的开放模式迈进,是建设贸易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体现出政府、产业、市场等多领域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中国能够在当前世界贸易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进口崛起外贸重塑,中国推动进口侧改革

2019-11-01 13:40 来源:中国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