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亟待升级监管“绝杀技”

2019年03月29日 11:47   来源:东方网   左崇年

  去年以来,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事件曝光后,涉事企业均表示否认,最后结果往往也不了了之。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9年大数据杀熟的调查结果,有近9成受访者认为该现象很普遍,但只有少量会选择投诉。(3月28日《新京报》)

  一个名唤“不信任”的幽灵,在互联网世界的上空徘徊,而当它降落到了人间,就从它千百个身相中选出一种告于世人,名曰: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成为重灾区。此外,还有不少被调查者经历过外卖类APP、视频类APP、电影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这种情况在旅游业更为普遍,而且大数据杀熟在旅游业更隐蔽。也就是说,当我们被旅行业的公司“大数据杀熟”时,很可能还劝自己说是正常现象!

  大数据给营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收集用户的资料实现用户运营,根据客户的喜好来针对性的进行服务。当然,这种服务除了适合客户的推荐,也包括分析用户的偏爱,和提供针对性的价格。自从有了网络,消费者就能在不同网站间比价,这样卖方买都就显得很“无力”。不过,熟客一旦变成了彻底的信赖,那么,商家也就有机可乘了,更不要说,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让杀熟手段如此隐蔽。

  本质上说,大数据技术并无原罪,之所以衍生的“杀熟”现象,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商业宰客的“套路”。这一定价“潜规则”,正是依据大数据所形成的用户画像和消费习惯进行精准溢价。它就像潘多拉墨盒里的欲望一样,只要一旦被释放出来,它就能借助人们对科技寡头的不信任而快速长大,进而存活在无数互联网用户的脑海之中。

  有人说,大数据杀熟,是懂你的人,反而伤你最深。“大数据杀熟”的出现,意味着商家手上海量的用户个人数据与消费者的信息占有之间已经出现了极端不对称的信息鸿沟。互联网这个原本应该让价格更透明的地方,却在丰富数据和商家赚尽每一分利润的驱动下,变成了价格最不透明的地方。一根 HDMI 连接线真正的价格是多少?恐怕很难说清。

  大数据杀熟的“技术的贪欲”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耍小聪明,是像法国路易十四所说的那样:“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的一种短视眼光,搞一锤子买卖,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般来讲,熟客都是最可宝贵的。拉一个新客户比留住一个老客户要付出数倍的成本,而且老客户对外的推荐更是企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大数据杀熟的“技术贪欲”当不断升级监管新版本,用监管的“绝杀技”,严重把控大数据杀熟的营销行为,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在技术进步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找利益博弈的焦点和维权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