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从“双11”看中国向消费大国迈进

2018年11月12日 09:21   来源:环球时报   

  北京时间11月11日0点52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地球上最盛大的购物日开始了”。50多分钟之后,天猫“双11”购物节的交易额就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刷新自这一节日创立10年以来的纪录。

  另一个更值得重视的纪录是,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9000个海外品牌参与了相关活动,天猫“双11”正成为中国消费者与全球商家共同的狂欢节。

  根据最新数据,天猫、淘宝的总成交额已经达到2135亿元人民币。这笔巨额资金在互联网上的急速流动,正在创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消费模式。基于传统经济学原理对中国消费所作出的预测,在“双11”的冲击下,似乎已经落后于数字经济带来的现实。

  “双11”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制造业的发展、互联网和交通物流的改进,在中国独特国情的场景中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动。北京某位消费者只需轻点键盘或轻触手机屏幕,就可以在几天之后收到一个来自2000公里之外的广东某个工厂制造的产品,甚至是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美国制造的产品。当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通过这样的点击购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款项与规模就呈现出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目前,中国电商经济的规模已达27万亿元人民币。新一代的中国消费群体既是网络经济的创造者,也是参与者,既是生产方、卖方,也是买方。成千上万的快递小哥在加速网购运转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群体。

  消费提升带动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原理可能没有变,但驱动消费的动力结构却越来越多地具有中国特色。任何想对中国经济前景作出准确评估的研究者或机构,都不应忽视“双11”所显露出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互联网阶段所显现的不同之处。

  近段时间,中外舆论都非常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的进口因素,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经济强国不仅是一个生产强国,同样也应当是一个消费强国。中国是全球制造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生产大国,已牢牢竖立起经济强国中的第一个支柱。现在中国需要建设的是第二个支柱,即消费支柱。

  将消费变成节日,与中国经济的积累与升级转型相关,更与中国消费群体及其消费习惯相关。我们从购物节期间消费者抢购的产品看,广泛涉及健康、旅游、教育等诸多领域,并直接与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关。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的经济实力正在转变成为老百姓更富裕、更美好生活的动力。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实力往往会对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美贸易的摩擦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看到,美方之所以敢于蛮横要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购买实力比较强,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买主。美国人买什么和不买什么,对某种商品买的多还是买的少,不仅对全球经济来说举足轻重,更对全球政治、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这将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全球贸易格局势会因此而趋向于多极化,中美关系也会随之而变。美国得益于中国的消费而增加更多就业,并获取更多收益,中国会由于贸易的平衡而具有更多的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从世界消费者需要什么中国就会生产什么,到中国消费者购买什么世界就会生产什么,这个变化预示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升级。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