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不担责”,子弹短信太“鸡贼”

2018年08月31日 14:38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上线7天,完成1.5亿元融资的子弹短信火了,推出没几天,已挤进各类APP下载排行榜的前列。不过它“任性”的隐私保护条款却引发了争议。《子弹短信用户协议》有条款称:快如科技将尽可能保障安全,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我们无法做出任何确定性的保证或承诺。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自行泄露主密码、不可抗力或第三方原因)导致用户的密码泄露带来的损失,快如科技不承担责任。(8月30日《新京报》)

  子弹短信的火爆有些出人意料,数据显示,上线仅9天的时间,子弹短信的总激活用户就突破了400万,挤进了各类APP下载排行榜的前列,对于一款主打“语音+文字”功能的新社交APP,取得如此成绩还是不错的,甚至有人惊呼子弹要挑战微信地位了。不过,子弹的未来之路尚未明晰,就被曝出存在对信息泄露“不承担责任”的霸道条款,如此公然违反网络安全规定,则令网友产生不安情绪。

  此前有相关媒体报道,子弹短信的用户个人信息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查看,直接拿用户ID当做链接地址,直接按照网址规则输入用户ID就可查看其信息。这是一个低级安全漏洞,很快就被修复了,但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都知道,软件漏洞是无法完全杜绝的,功能越复杂,漏洞也就越多,那么随着未来子弹短信的不断迭代升级,其安全漏洞,很可能还会出现。

  而更为关键的是,子弹短信自己也承认,“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信息泄露的风险”,那么用户就要暴露在信息安全风险之中。可如此,也就意味着,在发生安全信息泄露时,用户要面临子弹短信“不承担责任”的困窘,需要自己把损失扛起来。显然,子弹短信试图用所谓的“免责条款”,将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撇清,这明显不符合信息安全法规,应视为无效条款。

  前不久,中消协组织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这三项排名位居个人信息泄露表现方式前三位。可见,APP信息泄露风险很大,给用户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不可不防。

  子弹短信的未来命运尚不可知,还有待市场竞争检验。可如果在初始阶段,就抱着“鸡贼”的心态,只想着把好处占尽,却不愿承担信息安全泄露责任,让用户自己承担损失,那么这样的APP还值得用户信赖吗?没有足够的用户,社交软件就如无源之水,根本存活不下去,而如果用户都不认可、纷纷离去的话,子弹短信还靠什么立足,更遑论去挑战微信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