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 让“减负”真正减在实处

2018年08月31日 10:34   来源:南方网   雷钟哲

  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从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各方面提出了行动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8月31日《新京报》)

  八部委打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组合拳,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分别下降到38%、60%、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实在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目标。

  放眼中小学生群体,“小眼镜”比比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则表明,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这个结果,不能不让人心生忧虑。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高度近视人群将达4000万至5150万左右。由此就能看出,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且将青少年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

  毫无疑问,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维、综合发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绝不是一个部门单兵作战就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学校减负不到位,或者减了之后家长又给孩子开小灶,逼着孩子像赶场子似的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家庭、学校减负不在一个点子上,防控近视,就会落空。

  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好,好就好在它提醒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而且,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还有《方案》指出,要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督促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这么科学的指导,这么细致的要求,孩子的监护人理应重视、认真落实。

  同样,作为学校,《方案》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加强考试管理,并对硬件条件等提出具体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同时,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硬件方面《方案》则要求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问题是我们常常忽视这个命题,人为加重孩子的负担,使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可是,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就是有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呢?

  从这点出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各方应当尽快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一点都不能优柔拖延。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