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总体是好的,但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企图“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必须精准发力、系统施策。(6月28日 《人民日报》)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寓言故事,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王正在审查新到之人。这时,一身着官服者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如果不收钱财便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于公堂上,滴水不饮,岂不更廉洁?的确,工作“傍身”时,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并非正解;任务“临头”时,坐以待毙、驻足不前难显担当。唯有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方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道义。
时下,确有部分党员干部食其禄、不忠其事,藏着小九九用权、捂着乌纱帽做官。有的热衷“做样子”,遇到问题绕道而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沦为不思进取的庸官;有的遇事“和稀泥”,干事成绩虚多实少,开会喊调子、检查过场子,甘当欺上瞒下的闲官;有的善于“打太极”,面对责任怕担风险,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化身推诿扯皮的躲官;有的染上“逍遥病”,为己私利脱离群众,在岗不作为、在位不谋事,恰似办事拖沓的懒官;有的盲目“泄干劲”,遇到小人碰到“钉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终成事不关己的看官。凡此种种,看似无关痛痒,实则贻害颇多。
纵使“不作为”表现多样,综合分析原因无非有四。一来,“油水”渐少而不想为,日益勒紧的纪律绳子,压缩了谋私利的空间,使得不贪不占亦不干的歪理扰乱初心。二来,本领恐慌而不能为,宗旨意识的日益淡化,出现了“狗咬刺猬”的局面,导致占着位子混日子的念头大肆蔓延。三来,动力不足而不愿为,流于形式的考核机制,助长了走过场的底气,以致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私心蠢蠢欲动。四来,胆小怕事而不敢为,明哲保身的处世信条,滋生了老好人的思想,致使留下关系好办事的风气大行其道。殊不知,为官不为、人人喊打的结局,早在得过且过、求稳怕乱之时,便已埋下伏笔。
治理党员干部不作为,关键要从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方面“下一番绣花功夫”。一方面,树立有为有位的“风向标”,端正选人用人导向,优化晋升考核标准,使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出局、让安于现状的“撞钟先生”心惊、令浑水摸鱼的“好好先生”让位,切实扭转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开启无为是过的“提示器”,加大监督力度,强化日常管理,既划定纪律规矩警戒线,又划出干事创业保护区,真正把问责惩戒与容错激励结合起来,做到赏当其劳、罚当其罪。
本应为民谋福利,却以无为来顶替;群众利益无小事,侥幸之心当警惕。且盼,为民行道的“勤务员”再多些、不敢担当的“官油子”再少些,莫等挨了板子、丢了“帽子”,才知万里功名须躬行。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