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地方要提高环保责任意识

2018年05月31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周成洋认为,环保督察的目的不是为了揪地方的“辫子”,而是为了帮助地方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地方而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对环保督察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理解,并切实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即将开始。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部日前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文件强调,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一些地方在应对环保督察时,总会有种压力,更有甚者在督察组进驻期间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出个什么差错。如此状态绝不应该成为常态。一些地方在督察组进驻期间的“过激”行为,与其说是担心在“环境保护”这项上“丢了分”,倒不如说是在为一些违规企业制造“烟雾弹”更合适。如果企业都停产了,自然就不排放污染物了,同时也就无法评判其是否违规了。这样做,又如何能够具体发现一些实际问题,进而督促企业改善问题?“人为制造”的风平浪静,本身就有可能存在问题。 

  督察不是走过场,是带着政治使命和工作任务的。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环保问题尚未解决,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面对问题的“懒于作为”,可耻的是处理问题时的“遮遮掩掩”,可耻的是面对人民群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只有发现确切的环保问题,才能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当地的人民群众才会更幸福。如果督察工作最终“被迫”沦为了走过场,那只能说明,坏的不只是生态环境,地方的政治环境也出了问题。 

  环保问题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发现之前,必然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的。这就意味着可能有相关领导干部“牵扯”其中。“环保伤疤”被揭开,地方要有承认过错、承担责任的勇气,要有不推诿问题、力求改进的决心。 

  以江西为例。527日,有媒体报道江西省宜丰县、万年县、铅山县、景德镇市部分企业的环保问题后,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责成省直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迅速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刘奇更强调,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手软。“全省各地要虚心接受监督,深刻汲取教训,坚持举一反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欠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和立场。环保督察的目的不是为了揪地方的“辫子”,而是为了帮助地方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地方而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对环保督察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理解,并切实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网络评论与传播中心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周成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将环保督察进行到底

     “一刀切”关停企业有违环保督察初衷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