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加价卖东西” 利益变现损伤师道尊严

2018年03月23日 07:45   来源:燕赵晚报   杨朝清

  近日有家长爆料,湖北鄂州市某小学教师邱某,一门心思想办法赚学生的钱。自从学校把这位老师调到班级,家长负担明显变重了,今年开学以来,孩子回家几乎每天都要钱,少则2元,多则几十元。当地教育部门责令邱某退还所有违规收费,并降低其岗位等级和职称等级,扣除其2018年奖励性绩效工资。(3月22日 中国之声)

  一本20页的作业本在学校周边商店卖1.5元,却被老师卖出了一页纸2元的离谱价格;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吃饭时间,让不少学生只得去指定的托管餐厅吃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原本是一种非功利的社会关系,却上演了“变形记”,异化为市场化的利益关系。

  在一个讲究利益变现的时代里,少数教师千方百计从学生身上牟利;“老师加价卖东西”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老师加价卖东西”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市场交易,而是一种权利失衡的社会交换。面对这位教师偏差、错乱的利益诉求,学生们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无奈地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伴随着身份社会到专业社会的转型,教师的社会认同,越来越少来源于身份标签,越来越多依靠角色扮演。“老师加价卖东西”不仅破坏了干净、清白的师生关系,也损伤了教师的社会形象与职业声誉,让教师群体遭遇污名化,切割了社会信任。更为关键的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角色本位,如果教师“心有旁骛”,又如何帮助孩子们点亮希望之灯,实现人生突破和向上的社会流动?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老师们也有改善生存生态的利益诉求。在一些“小地方”,教师的收入并不高,甚至还有一些教师捉襟见肘,少数教师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经济压力更大。尽管如此,教师的利益诉求却不能找错了出口,不能将学生当成利益变现的工具。

  “老师加价卖东西”说到底,就是一种角色失范和权利越位。这位老师的失范行为,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惩戒,相关费用已经全部退还给学生,尽管如此,我们对“老师加价卖东西”的反思却不能停止。教师们也有“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的利益诉求,需要找到更好的价值实现通道。只有“提高地位待遇、改革教师分配制度、振兴师范教育、加强教师使用、保障教师合法待遇”,才能让老师们潜心教书育人,少一些后顾之忧。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重振师道尊严,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既需要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也离不开教师群体的角色扮演。对教师的失范言行进行规训与惩罚,不仅是对学生和家长权利的维护,也是对师道尊严的呵护。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