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总结需要治一治

2018年02月09日 07:55   来源:长沙晚报   殷国安

  岁末年初,正是基层各单位写总结、汇材料的集中时段。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在为此忙碌。总结本应是成绩单,盘点成就、分析不足。然而,记者实地探访中发现,许多地方依然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影响,热衷表面文章,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让成绩单打了折扣。而有的却硬性规定必须要有文字,还得有照片和视频,一些基层干部称之为“痕迹化管理”。(2月7日 《人民日报》)

  痕迹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电子档案等资料,可以有效复原生产经营活动,供日后查证。把这种做法引进党政机关直到村镇、街道社区,本身应该是可行的。

  但从现实看,一些地方的“痕迹化管理”有点变味了,总的表现就是“重痕迹,轻管理”。一种情况是,工作没做多少,却花很大的精力来“留痕迹”。其本质就是形式主义。有时一项工作不过做了一个小时,但写总结、拍照却需要花几个小时。另一种情况则是“注水”,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制造假“痕迹”来应付检查。曾有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某地调研时发现,2015年出台的文件居然“意外”出现在该局2013年的会议纪要中,令人啼笑皆非。

  基层为什么要“造痕迹”?因为有人就是想“看痕迹”。有时候,甚至会对“痕迹”作更详尽的规定,包括工作计划、领导名单、日程安排表、会议讲话、活动总结等,而且必须图文并茂,缺一不可。其实,工作总结就是绩效考核,考的是事做得好不好,何必这么“复杂”呢!

  变味的“痕迹化管理”实则是官僚主义导演下的形式主义,有必要认真治理。我们检查验收某项工作,主要看两条,一是看最终的效果,不妨用简单的表格和数据反映政绩;二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民意,看群众是否满意。至于开了多少会、出了多少文件,实在不重要。如果记录的工作很多,而实际工作效果却很差,又有什么意义?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