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有一次8天长假,但代价是要连续上班22天。近日,贵州省清镇市的一项工作时制改革试点广受关注。当地宣布,从11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将用半年时间,在全市9个乡镇部分岗位试行这项工作。
执行“工作时制”改革,须有必要前提,就是机关单位要合理安排人员、岗位衔接,保证人员不缺位、工作不断档。其实应辩证看待“连班连休”。此举其利在于每月挤出个长假,劳动者可以避开“黄金周”的交通拥堵和景区的“人挤人”,外出旅游、陪伴家人、娱乐、学习或者安排其它活动可以变得更从容。当然其弊也在于此,经过8天连续休息,再工作往往存在一个不适应期,需要“收心”,且隔一个月就要“收心”一次;另外,长期脱离岗位,难免会造成“手生”,不利于工作开展。调和利弊矛盾,需要拿出更具可行性的方案,“工作时制”改革可以一试,不宜盲目推行。
——文刀
工作制的弹性周期还是越短越好,一个月连休8天的做法未必是科学的。首先,22天的持续性工作对人们身体易造成不良影响;其次,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对大脑也是一种损伤,容易使人产生懈怠、疲惫之感;再者,若工作人员一起调休,那么整个部门可能会面临人手紧缺的局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现下,人们已经适应了“上5休2”的工作模式,适当调节可以增加工作积极性,但倘若长期持续性上班,恐怕弊大于利。
——淼淼
应该说,清镇市的这项“工作时制”改革,其出发点是好的,旨在打好服务群众的“时间差”,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推行“工作时制”改革,也不能“走极端”,还需要灵活运用为好。比如,在农忙时,或者阶段性工作任务重的时候,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可以每年搞一两次这种集中式的“超时工作”。但是如果每个月都这样开展工作,恐怕就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此举有违国家统一的“工作时制”规定,并且与上级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工作节奏不匹配、不协调,在工作环节、工作状态上容易发生冲突、打乱仗,会影响到与上级部门及横向地区之间的工作对接。
——阎淑萍
清镇市敢于第一个吃“连班连休”的螃蟹,勇气可嘉。这种工作时制改革到底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和时间来检验,局外人不宜凭着个人的主观感知和判断随意下定论,也不必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连班连休工作时制”不妨试试看,最终应由清镇市的机关干部和群众来做总结,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最重要,他们说行才行,说不行才不行。改革常常都是试出来的,对于清镇市的这项改革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给他们足够的探索时间。
——李英锋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