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23日 13:34   来源:北京日报   陶文昭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总设计、总定向、总指引,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本刊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从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层面进行深入解读,同时精心梳理了报告中的新目标、新提法、新部署。敬请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论断是对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新时代标定了我们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担当。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完成新使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战略、新举措,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把握新时代,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把握新时代,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时代的转换必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是基于时间的积淀,是基于发展的成就,是基于主要矛盾的转化。

  新时代是基于时间的积淀。

  马克思曾指出,“正如线不是空间的点一样,时代不是时间上的时刻”。时代在英文是“times”,词面上就是时间的复数。时代在中文更直观,“时”和“代”连起来意味着一定长度的时间。一般来说,只有时间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会有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快40年,邓小平发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号召已35年,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时期,也符合人们常识中“代”的感觉。如果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大致100年时间,现今已经是初级阶段的下半程。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看,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即将踏上现代化的新征程,也是属于后半程。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时间上的基础。

  新时代是基于发展的成就。

  在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大时代变化,主要标志是政权的更迭,阶级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等。在社会主义制度内的时代变化,主要衡量标准是发展水平。只有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带有质的提升,才能推动时代的变化。如果说发展成就是物理上的“距离”,那么仅有时间是不够的,因为时间还要乘上速度才是距离。时间是衡量时代的重要参数,速度也是衡量时代的重要参数。很显然,发展速度快,发展成就才大。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无论是横向同世界其他国家比,还是纵向同我们过去比,最近几十年是高速发展、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最近几十年的成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四个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五个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构成了新时代的基础。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时代的直接标志是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对内,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对外,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其他诸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等。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所带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实质就是时代的变化。正是在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中,新时代呼之而出。

  新时代是基于主要矛盾的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中基础性问题。我们治国理政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围绕着解决主要矛盾进行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引起党和国家战略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是衡判时代的重要变量。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个意味着”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世界贡献三个重要角度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谓历史方位,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何处、朝哪里去。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个意味着”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世界贡献三个重要角度界定了我们所处的位置。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指出的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我们党一直都在统筹解决这三个问题,而不是每一个阶段仅仅解决一个问题,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会有所侧重。新中国的成立基本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初步富起来的问题。我们在新时代主要迎来强起来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站起来、富起来的问题。我们要继续解决站起来、站得稳、站到世界舞台中心的问题,继续解决富起来、全面脱贫和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问题。强起来最重要的是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既要大,还要强,生产要强起来、科技要强起来、制度要强起来,尤其是政党要强起来,从而使我们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自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不断发展,也不断经受考验。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蓬勃兴起。在弥漫着“历史终结”论调之时,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复杂的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负有重大的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世界进步力量的期望,我们不仅坚持住了,而且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21世纪之初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在资本主义治理出现混乱之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努力发展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三,当今世界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等方面陷入了困难乃至危机。西方冷战后在发展中国家强力推行的西方模式,更使一些国家雪上加霜。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国家独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世界上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研究成为热点,世界许多国家眼光都在朝东看。我们的硬实力催生了、带动了软实力,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软实力的影响。我们不刻意推销更不强加于其他国家,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和示范力,尤其是对那些与中国近似的发展中国家。

  “五个是”勾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轮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五个是”勾绘了新时代的基本轮廓。

  第一,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以贯之的事业。我们的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是时代的转折,而是时代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干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写下去,在既有成就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二,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进入新时代,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按照我们党提出的各项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2020年之后,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新时代要完成更为艰巨、更为光荣的任务。

  第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不仅是国家富强,而且是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我们要在解决“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注重解决比基本需求更高的精神文化诉求和良好环境的诉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理念。我们尤其要注重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大国的社会差距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新时代我们要致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完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梦想在前,中华儿女当同心奋力。

  第五,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达则兼济天下。我们的先辈曾发出这样的号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具有能力、也具有责任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集中表述为“四大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四大意义”是全方位的,前两个意义是国内的,后两个意义是世界的;既有国家的,也有民族的;既有社会主义的,也有人类发展的。新时代将是一个名留青史、名扬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时代。

  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十九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基础,对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了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新时代的新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分两步走更为具体的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说:“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的新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理论创新的党,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时代的新方略。

  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十四条方略,“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新时代的新举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在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在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在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我们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的新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主题链接

  国际舆论聚焦“新时代”

  “新时代”成为理解中国新的历史定位的关键词

  英国《金融时报》称,“新时代”,这个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成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新的历史定位的关键词。

  中国迅速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称,“如果说毛泽东时代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习近平时代,中国则迅速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俄罗斯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撰文称,显而易见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将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全球进程的影响力。

  中国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日本《每日新闻》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韩国媒体Fnnews报道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示着中国今后将迈向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韩联社报道称,十九大报告预示着中国将继续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反腐败、从严治党、改革开放。

  新时代的“新”来自于“中国自信”的不断更新

  《欧洲时报》指出,新时代的“新”,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自信”的不断更新。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五年持续地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以实践出真知,通过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确立,完成从“不照搬西方制度”到“不能引进西方国家正在失效的政治制度”的质变,从而催生了今天中共十九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宣言。

  “中国道路”成为世界发展的新参照

  《欧洲时报》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深刻道出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也精准体现了中共5年来砥砺前行领导国家实现“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新成就;更是从文化高度、全球视野确认“中国道路”成为世界发展的新参照。

  “如今全球化的首席小提琴手正是中国”

  俄罗斯《独立报》称,“大手笔”,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和地缘政治战略领域的创新。中国以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缔造者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今全球化的首席小提琴手正是中国”。美国《侨报》称,“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发展模式。纵览今天的世界格局可以发现,接下来的全球化进程必须以世界各个国家互利、共赢为大前提。

  十九大是中共历史上首个全球性会议

  俄罗斯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称,“作为拥有近9000万名党员的大党,中共党代会上作出的决议,影响的远不只是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未来”。英国汉学家克里·布朗甚至认为,十九大是中共历史上首个全球性会议。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十九大不仅是中共党内的会议,也是一个对各国都有影响的国际会议。

  (万琇 摘编)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