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考虑到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我们有必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发展相关高新尖技术和产业,并把智能看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在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跨智,即跨界别的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被称为弱人工智能,基本只能在某一个具体领域发挥作用。例如,部分人工智能能够处理图像、声音和文字信息,但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要将这几类信息进行整合使用。它就像人类在分析外界信号时,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觉可以同时感知一样。
第二,众智,即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众智的实现可分为几种模式:一是权威模式,二是对等模式,三是网络模式。权威模式强调领导者的协调,对等模式强调少数合作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网络模式展现的则是社会整体协作、自发合力的结果。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都在致力于平台建设,如谷歌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和百度的“阿波罗”无人驾驶开源平台等都属于此类。
第三,合智,即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现在,多数观点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看作相互竞争的关系,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例如,早期飞行器的研究曾力图让人类插上翅膀发展,这种思路导致了飞行器发展的困境。后来,在更深入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人类才得以在航空领域实现突破。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同样依赖于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所谓柯洁被“阿尔法狗”击败是两种智能相互竞争的叙事,只不过是商业宣传的噱头而已。换言之,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拥有各自的优势,二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第四,善智,即好的智能。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而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朝着技术超人控制世界的方向发展,发展成果不应该为少数的寡头而垄断。此外,由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非常明显,故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未完全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之中,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简言之,跨、众、合、善分别构成人工智能的四个方向。跨智是技术趋势,众智是社会趋势,合智是人文趋势,善智是伦理趋势。未来,人们需要把“智能+”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具体来看,在“智能+”目标的指引下,人们至少应该形成五类行动要素:
智学,即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发新的学习思路和可能性。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并行计算,人类需要学习这种并行合作的方式。当然,智学并不局限于并行学习模式。聪明的人类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新的学习模式。
智问。一是去问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怎样的应用,二是去问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变化。由此,让人们的问题意识与智能概念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通过人工智能为人类的历史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又要对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保持警惕。
智思,即时刻要有智能的思维方式。只有将这种“智能+”的思维内化为人类思维,才能使人们重新塑造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为特征。
智辩。人工智能自身发展的一大难题是算法“黑箱”。近期研究成果似乎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接近人类的理性规则,并提供计算的结果。针对算法“黑箱”所带来的算法“独裁”,人们需要进行理性辩论。也就是说,要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途掌握在大众手中。
智行。智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发挥智能对生产力的推动效应,让智能的发展为人类历史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同时,还要思考公共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等等。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