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共享时代需要更多创意

2017年08月10日 07:31   来源:红网   三寸灰

  在湖北大学风华园食堂内,大三学生杨海北开了间“共享厨房”,只要带上食材,花几块钱租用,人人都可下厨煮面条下饺子。(8月8日长江网)

  最近,共享经济挺火,继共享单车大获成功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图书馆等一批打着共享经济概念的“新”东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生根发芽。无论是真的“黑科技”还是披着马甲的“伪”共享经济,或多或少都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讨论。

  共享时代,能共享的东西很多,只要事先制定好一套共享经济的运行规则,就有广大的市场前景,而群众对于这些“共享经济”也是喜闻乐见的,大多对它们抱以“欢迎姿态”。但是,并非所有的共享事物都获得了好评。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等一批共享事物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然而,“共享厨房”在大学校园的生根发芽,舆论几乎一边倒,对其大加赞赏,不少网友表示“羡慕别人家的大学”“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在宿舍用电饭煲了”。

  笔者认为,“共享厨房”的大受欢迎,归根到底就是学校改变了以往“不近人情”的硬规定,面对学生的诉求变得人性化了。在此之前,相信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在宿舍使用电饭煲、锅炉等电器都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么规定,固然是为学生安全考虑,但终究没有满足他们自己下厨的诉求。如今,学校开放了“共享厨房”,只要自己准备好食材,花上几块钱就能在学校食堂“开小灶”,既满足了学生“下厨”的欲望,又避免了安全隐患,一举多得。虽然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叫外卖,但偶尔与室友下下厨、聚聚餐,依旧是不少学生的需要。

  在共享经济泛滥的时代,更多共享事物还在等着上马,如果总跟在别人后面“搞创新”,终归是难以成功的。共享经济走到今天,已经有共享单车珠玉在前,后来的共享事物只有另辟蹊径,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真正迎合群众的需要,才能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