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限流拒客”具有样本意义

2017年07月26日 09:39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7月22日的傍晚,恰逢周六,南京珍珠泉风景区门前,不少游客手里拿着门票想进入景区内的“水世界”,却遭到门口保安的阻拦,未能顺利进入园区。期间,多位游客申请退票,却遭到拒绝。7月24日,珍珠泉景区工作人员朱睿向澎湃新闻称,当时景区“水世界”已达到游客最大承载量,出于安全的考虑,景区才决定停止让游客进园。(7月25日澎湃新闻网)

  从表面看,游客有票不让进,南京珍珠泉风景区有违经营之道。但景区回应称,因已达最大客流,为了安全才拒游客进入,这个理由就比较充分了。《旅游法》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要求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可见,南京珍珠泉风景区是在依法执行“限流”政策。但其在“限流”之前,未能尽到告知义务,也未及时停止售票,才让游客产生了误解。

  众所周知,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一些热门景区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因此,给景区设置最大承载量,并采取限流措施,既是保障景区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不二选择。不可否认,景区限流,会有部分游客因拒绝进入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然而,与景区安全和文化遗产保护相比,这暂时的不公又算得了什么?特别是,人们都知道,汽车超载是马路“第一杀手”,一旦景区“超载”,其后果会比汽车超载更严重、更可怕。如此看来,景区限流,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一道安全底线。

  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著名景区,不得不采用价格杠杆,通过收费和较高的票价,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问题是,即便是人们都在喊国内景区“看不起”,却依然阻止不了他们蜂涌而至扎堆景区。特别是,一些景区经营者,受“门票经济”驱使,明知道严重“超载”,依然来者不拒。从今年五一小长假的运行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收费景区都突破了安全底线,这无疑是个危险信号。

  可见,景区“限流拒客”,具有样本意义。今后,全国热门景区均要“限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尽早制订景区“限流”预警制度,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和承载能力,设置一个容纳游客的上限,一旦有景区突破这个上限,出现违规“超载”现象,立即发出预警,并向其发出“限流令”,对于预警之后仍顶风“超载”的景区,实行重罚或强制“限流”。同时,发挥价格调节作用,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景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营运模式的创新,谋划一些活动项目、游客参与性的项目以及积极的消费项目,去吸引和分流游客,扭转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饿死”的不良局面。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