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下简称“四六级考试”)走到了它诞生的第30年。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多种多样,但四六级考试是可以产生“绝对共鸣”的。今年6月,又一次四六级考试结束,学校里再次回荡起一年两次的“大吐槽”。(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人们对于四六级考试,可谓争议不断,辟谣不断,改革呼声不断。
就大学生而言,参加不参加四六级考试,选择权应该在大学生自己。如今,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就业。如果就业岗位不要求四六级过关,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动力。今年4月,新东方在线联合香草招聘发布的《2017应届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51.5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四六级考试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小,16.5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四六级考试对就业没有影响。
而就高校而言,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的也都紧紧围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展开,考什么,就教什么。从一个坐地而起的理念出发,拿着学生当作改革的筹码,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评价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四六级考试成了学校的“脸面”,于是,基本英语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被异化为应试英语、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由此导致的是作弊漏题事件频发,公信力屡遭质疑,四六级考试的代报名业务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
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想“退”,一方面高校仍然要“进”,这就使得双方都痛苦。与其如此,不如实事求是,各有所取。
高校不妨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把四六级考试作为毕业成绩的捆绑措施,而是把普遍性服务改为为特定社会需求服务。而这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对高校的这种特定需求培养的大学生质量不一定完全认可。比如有些岗位是国际交流性质的,单位会直接出英语题测试,或者看有没有雅思托福成绩。
既然如此,就不如干脆让四六级考试回归社会。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大学和用人单位自主认可,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决定考试还是不考试。从而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回归本真,让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拓展与提升上。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