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画笔法创作的歌剧经典《小二黑结婚》(图)

2017年07月18日 07:13   来源:北京晚报   卜大炜

摄影 刘海栋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的、打磨一新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是一部优美清新、民族风格浓郁的喜歌剧。内容取材于现实,反映现实,是自古希腊以来喜剧传统的核心,在振兴民族歌剧的今天,歌剧《小二黑结婚》激励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现实题材的歌剧

  为配合宣传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集体改编创作,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等作曲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于1953年1月在北京实验剧场公演。歌剧选材于作家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成名作同名小说,讲述了晋东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一个青年男女婚姻恋爱追求自由、反对封建包办的真实故事,从思想层面批判了数千年传统文化中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一面,并在剧终形成铲除封建恶势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喜剧结局。

  歌剧《小二黑结婚》提升了文学原作的艺术魅力,音乐广泛地借用民歌,同时还融入了北方戏曲“三梆一落”——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以及说唱艺术的元素。在小二黑的音乐中,可以听出山西民歌《闹元宵》的音调。小芹的音乐既有民歌也有戏曲音乐的元素,将一些特色音程加之拖腔、甩腔来增强歌唱性,求得清新的歌唱化音乐风格。歌剧《小二黑结婚》中,乐队时常以短小的过门和节奏音型插入来控制音乐的节奏流动,板眼的疏密组合推进情绪的高低缓急,形成对人物性格的反馈。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戏曲板腔对作曲家音乐构思的影响。

  作者田川曾说,赵树理的原作是“热情、明朗,充满着轻松幽默的笔调”,新版对原版做的一些删减和调整正顺应了这一宗旨。新版《小二黑结婚》保留原版的民乐队,但重新配置了和声、复调和配器,从而大幅提高了多声部的立体动态,润色丰富了器乐细节,音响更丰厚,音色更绚丽。新版的乐队配器对戏剧气氛烘托和人物歌唱时的心理动态进行强化,从而加强了乐队与合唱队的交响性和戏剧性。第一场在村口小河边和第二场山麓下小芹与小二黑的两个爱情场景,乐队都给予大型咏叹调式的交响支持,间奏及“过门儿”的感情渲染、配器的色彩变化都非常具有戏剧效果。而对“反面人物”的配器中,三仙姑辅以中胡,二孔明辅以三弦,金旺辅以中阮,其中的三弦正是北方鼓书等说唱艺术常用的乐器,这些特色乐器形成了漫画与乡土色彩。第五幕村公所前“大吉大利”的欢庆序曲暨秧歌舞曲极具胜利的喜庆气氛,音乐与舞动的红绸如烈火燃烧,极为振奋人心,效果一点不输西洋管弦乐队。大家都惊叹民乐队演奏歌剧也能如此优美而丰富,听来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民乐队与文学原作的“山药蛋派”风格更亲和。新版《小二黑结婚》厘清了一条民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并行的歌剧创作道路。

  中国的歌剧演员天生就是任重道远,他们不仅要能演唱西洋歌剧,又要能演唱中国民族歌剧,而这两个剧种中人物形象的艺术气质又差别极大,他们需要会用不同的音色来适应这种差别。女高音蒋宁饰演小芹,她演唱的咏叹调“清凌凌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与小二黑的对唱“咱们的婚姻自做主”,音色清亮柔美,增加了真声的运用,适应音乐的戏曲韵味,并在表演上适当配以中国民族歌剧的“程式化”元素。男高音毋攀饰演小二黑,他的演唱音区通畅,音色俊朗,他演唱的“不是小芹我不结婚”等咏叹调、对唱或二重唱,无论是声音形象还是表演,都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朴实憨厚的青年农民,并且透出一股英气,是一位走向新生活的新一代人物形象。

  人们一直有一种印象:中、低音声部的歌唱家都是唱美声的而没有民族唱法的。我们的早期民族歌剧角色不分声部,歌剧《小二黑结婚》此前基本上都是高音声部出演所有角色。这次演出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美声女低音、男中音在民族歌剧中塑造了民族气质的戏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男中音高鹏饰演的二孔明,是一个农村中封建迷信的猥琐人物,以宣叙调为主,演唱要在音色上做出调整。高鹏参考民间说唱艺术的方式来塑造这个人物,“落子”里的“男腔儿”演唱得字正腔圆。三仙姑在剧中更处于矛盾的中心位置上,她的戏剧性既在音乐里也在歌词里,因此,她的演唱就是表演,表演就是演唱,她的声音就是人物形象。饰演三仙姑的女低音冯春霞是位老戏骨,在声乐界以浓厚的女低音音色令人称道,这次的三仙姑性格泼辣,具有强烈巫文化色彩,是能蹦高撒泼的“大仙儿”,在宣叙调演唱中情绪转瞬即变。冯春霞在发声方法上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通,打通了从“美声”到“民族”的通道,用迂回的装饰音“小嗓儿”来表达自恋,用梆子腔的高亢来表达尖刻,而甩腔的拖音又以浓郁的女低音音色表达母性,从而突破了这个角色的脸谱化,将三仙姑演活了。两位歌唱家在共鸣和音色上都做出调整,用中国民族气质的音色和声音形象来塑造中国民族气质的人物形象,为美声中、低音声部演唱民族歌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成为民族歌剧中的一个声乐新现象。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