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谣言为何那么容易蛊惑人心

2017年04月19日 07:18   来源:红网   柯劲杰

  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实为抹了避孕药?这些话足够耸人听闻,实则经不起理性的推敲。但就是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却能在网络上迅速风靡起来,弄得人心惶惶,以至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痛点。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生存下去的关键之关键。衣食住行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其中“食”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最大。这就难怪人们对食品安全如此谨慎小心,甚至到了十分苛刻的地步。生命毕竟是脆弱的,一分一毫的安全隐患都会对健康造成莫大的伤害。

  互联网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场所。虽然一般来说,有关部门会及时出来辟谣,但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会减少甚至不去购买无故“中枪”的食品。在食品安全上,很多人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洁癖,在他们眼中,那些不幸被谣言绑架的食品,即使不是危害巨大的,也应该是不可靠的,否则谣言怎么会偏偏选择上它们?

  实际上,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也是谣言能够钻空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计其数的黑作坊隐藏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为人们提供安全质量远远不达标的食品,甚至居然连厕所也变成了“厨房”,这些都在不断地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挑战着人们的底线。人们在疑惑这些“脏乱差”的黑作坊是如何获得营业资格的同时,自然产生了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想法。食品安全的谣言恰好迎合了公众普遍的不安心理,所以它们一旦产生就有可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进而造成巨大的破坏。

  事实上,食品安全的谣言之所以那么容易蛊惑人心,也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一般来说,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组成最基本的家庭单位,并且通常父母也需要赡养他们年迈的父母。年轻的父母本身对食品安全可能不会那么苛刻,但考虑到孩子和老人身体的脆弱,他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确保老人们和孩子们每天的饮食是安全和健康的。一旦老人们和孩子们吃了不卫生的食品,轻则腹泻,重则有生命危险,而治疗往往需要不菲的费用。在如今看病难看病贵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不愿面临这样的麻烦,所以人们干脆相信了那些谣言,因为“就算相信了也不会有副作用,至少能够规避风险”。

  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不从源头进行整治,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从土地到餐桌,食品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时时刻刻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中,从源头入手,重拳出击,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