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跪地手术”要感动更要行动

2017年03月20日 08:47   来源:东方网   罗志华

  近日,一张“跪地手术”的图片在漯河朋友圈疯传。图片记录了漯河市中医院手术室的一个真实场景,由于病人手术的位置比较特殊,站着手术位置太高、坐着手术位置又太低,只有双膝跪地才能手术,以至于操刀医生刘世锋跪地40分钟才做完手术。据同事反映,刘世锋身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曾直接口对口将患者的口中痰吸了出来,此事一度也被传为佳话。(3月18日《大河报》)

  这件事已称不上什么新闻。因为近年来,手术室里的相关感人图片曝出了不少,这归益于自媒体消除了手术室内外的隔阂,使民众得以了解到手术室里发生的部分感人故事。每一张类似图片出现在网络后,都会引起较大反响,民众对当事医务人员从来不吝点赞。但事情的发展似乎会局限于此,感动就象一阵风,吹过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医患关系仍然按照自身轨迹发展。

  从强化医患互信、营造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个角度来看,类似的感人事件是一种不应该被浪费的资源,假如能够让这类故事对医患关系形成更多正面影响,使民众不仅感动而且行动,医患关系或将因此得到大幅改善。但当前的问题是,感动与行动之间似乎隔着不小的距离,譬如很多人会认为,也许“好医生”的确不少,但“坏医生”同样多见,总不能因为偶然的“好”,就改变存在已久的印象吧?

  这种心理或可理解,但值得担心的是,在此心理影响下,医患双方的猜疑和成见或许永远无法消除,且好医生也无法得到公正的对待。客观看待类似感人事件,民众就应该站在更加公允的角度,有意识地克服内心的一些偏见。

  在评价医生时,社会上广泛存在以偏概全、以个案代替整体等现象。一家医院只要曾经出现一名“坏医生”,或许这家医院很难“洗白”自己,即使其他医生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是如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导致医患关系的重建十分艰难,而稍有不慎,则多年的努力或将化为泡影。

  对“跪地手术”的最好回馈,是与一些不良心理作斗争,并尝试去战胜自己。在对待医生的态度上,患者要保持基本的克制与理性。譬如当患者遭遇一位不太友善的医生时,应该想到,也许更多较为友善的医生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当患者有发泄不满的冲动时,更应该想一想,这位医生或许曾经跪地为患者做过手术,曾经用口为患者吸过痰,只不过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而已。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