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热点解析】扩内需的关键是找准发力点

2017年03月08日 06: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把改善民生和弥补短板作为扩内需的两个发力点,既面对需求特征,又契合供给结构,既着眼当前,又考虑长远,把扩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作用。

  3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内需潜力巨大,扩内需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发力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找准扩内需的发力点的确很重要,找不准发力点,盲目扩内需即使短期内有效,长期内也不可持续,而且会带来一些问题。盲目刺激消费一方面会造成消费透支,另一方面也会加剧供需错配。盲目鼓励投资,一方面会让原材料紧张,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产能过剩。

  扩内需解决的是有效供给的市场消化吸收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的是有效供给问题。二者彼此支撑,互为一体。因而,扩内需必须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相互协调。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看,扩内需有两个发力点,一个是改善民生,一个是弥补短板。前者是促消费的发力点,后者是稳投资的发力点。

  民生是最大的经济,满足民生有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民生,促消费不只是为了带动经济增长,更是为了满足百姓的民生诉求。现在国民收入增加了,民生诉求也升级了,可以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发力点。

  当前的投资会转化为未来的供给。因而,投资是需求,也是供给。将弥补短板作为投资的发力点,正是考虑到投资的供给特征,统筹考虑了当前和长远两个时期,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弥补短板的投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大优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贸易便利化程度。二是加大高新技术投资,提高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大教育投资,提升人的素质,获取人口红利,弥补即将消失的人口数量红利。

  一言以蔽之,把改善民生和弥补短板作为扩内需的两个发力点,既面对需求特征,又契合供给结构,既着眼当前,又考虑长远,把扩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日本式“爆买”对内需市场的倒逼

     中国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