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指标翻番 创新广州提速

2016年12月26日 07:38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州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科技创新多项重要指标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今天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竞争中,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验证。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新“风口”。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文说:“广州正从贸易中心变身创新沃土,迅速成为科学家、研究者与产业界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与创新的中心。”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出炉,以一系列明晰的量化指标,再一次拓宽了未来广州科技创新的想象空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在这方面,广州拥有突出的先天优势:广州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95%以上的博士,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广州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除了培养本地人才外,还要引进世界级的科研人才。在不久前进行的海交会上,广州就拿出了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的政策大礼包。今年2月,广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中,市财政将拿出约35亿元,支持10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今年6月,广州又出台了《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8类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类服务,贴心备至,可谓诚意满满。

  科研、孵化机构,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在广州,一大批高新科技研发平台和机构,在各自领域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科研领军者。目前,广州已合作共建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中兴通信广州研究院等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未来还将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落户,围绕深远海海洋科学、再生医学与健康等重点优势领域,筹划建设国家实验室。此外,广州高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国际创新城等高水平创新空间,也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高端科研机构和平台,将构成广州提升科创实力的主心骨,支撑起广州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布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绝大多数都必须通过企业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造福公众。当前,一批海内外科技企业巨头落户广州,思科、阿里等大企业带来国际水准的科创项目与创新团队,而广州一批中小企业、初创企业,也搭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亿航智能、酷窝等13家广州企业入选美国《快公司》评出的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数量仅次于北京。这一成绩背后,是广州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比如在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方面,去年共支持企业1326家,安排财政资金近10亿元。市财政首期投入4亿元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也已对374家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有了金融等方面的强力支持,企业才能集中资源,全力在科技创新上攻关。

  科技创新多项指标要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唯有抓住人才、机构、企业等重点,全方位发力,才能加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让科技创新成为广州发展建设最强大的驱动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