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变相高利贷游走在法网边缘

2016年12月09日 07:36   来源:长沙晚报   袁云才

  一笔2000元的贷款,要扣除300元账户管理费、150元快速信审费,借款期限5个月,每个月利息50元……这只是湖南某学院徐乐(化名)所借的20多笔网络贷款中的一笔。为了还贷,徐乐不停地重新借贷,犹如饮鸩止渴。一年多的时间,他已欠下近10万元债务。 (12月8日《长沙晚报》)

  大学生陷入校园高利贷而不能自拔,已不是新鲜话题。像徐乐这样经历多次“驴打滚”之后,再也滚不动的现象,并不少见。更令人震惊的是,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一些网贷平台“发明”出一种牵鼻子的放贷方法,名叫“裸贷”,让女大学生将自己的多张裸照和裸体视频做抵押,倘若到了约定的日期未还,就将裸照和视频发布到网上,有的还逼迫欠债学生“肉偿”。高利贷的这些行径,着实让人后背发凉。

  很多人想不明白,月息动不动达到两三毛的高利贷,明明是个吞人的泥坑,越挣扎越往下陷,可为何偏有大学生往里跳?莫非用钱十万火急,非得向它伸手?是的,当有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借了第一笔网贷,上套之后,往往变得身不由己,经受不了一轮紧过一轮的催逼,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可以说,学生们越是还不起债,高利贷就越有机会可乘,有暴利可图。在这种畸形的供需模式之中,借贷手续变得十分简单,下的套也就更容易拉紧。

  可见,大学生要想躲过校园高利贷的戕害,最关键的还是要摒弃虚荣和侥幸心理,从一开始就不上它的当。在网贷平台上借钱的学生,多半是相信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之类的广告宣传,进行超前、攀比消费。还有一部分则是冒险借贷进行校园创业,如《现代快报》昨日报道,南京一名女大学生今年初“裸贷”4000元做洗护用品生意,大半年过去,她陆陆续续还了10万元,却仍没还清,直到放贷者因敲诈勒索被警方抓获才获解脱。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试想,如果大学生们能脚踏实地,不慕虚荣,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高利贷又怎能乘虚而入?

  当然,把防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大学生自省、自律之上,也不现实。作为电信诈骗的一个变种,校园高利贷之所以得逞,就在于它在阴险的陷阱之上遮盖着一个美丽的招牌。它们不但有着一个个好听的平台名字,打着“金融创新”“互联网+”的旗号,而且善于用一些隐蔽、欺骗的手法掩盖高利贷之实。就如前文所述的徐乐,他的一笔2000元贷款,月息50元似乎不高,但借时就要扣除300元账户管理费、150元快速信审费,不算拖延还款可能出现的高额“滞纳金”和“罚息”之类,光是这两笔所谓的“费”就已让人够呛,实际就是将高利息换了个名称,成了“息改费”而已。这样的隐性高利贷,对于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有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如果有关监管部门的重拳打击未能及时跟上,学生们更会误以为这种变相高利贷是合法的,屡屡上钩。

  事实上,当前的校园高利贷,已不止是利率太高、“超过银行利率四倍不受法律保护”那么简单,有的已涉嫌胁迫、诈骗之类的刑事犯罪,对此,公安、司法机关应及时介入,在其膨胀之前,挥舞法律利剑割掉这一毒瘤,绝不能让其戴着各种面具,游走在法网的边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