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当需要不安分的革新者

2016年11月24日 10:01   来源:广州日报   夏凡

  最近,关于电影技术的争论又热了起来。大牌导演似乎商量好了,纷纷尝鲜新技术——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史无前例的120帧、4K、3D最高规格呈现;冯小刚则在新片《我不是潘金莲》里采用了更具中国味道的圆形画幅,这在电影史上虽然不是绝无仅有,但也相当少见。

  120帧,大大拓宽了电影的“边界”。当前常见的电影都是1秒24帧画面,120帧意味着每秒多出4倍的信息量,清晰无比,纤毫毕见,餐桌上细节丰富的食物、战场上乱飞的子弹,甚至演员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根头发都在“演戏”,能让观众感觉置身现场、沉浸其中。而圆形画幅,则是在现有的技术上“玩花活”,很古典又很先锋,很别致也够惊艳。它和120帧相反,信息量很少,甚至超过一半的屏幕是“浪费”的,角色稍微走两步就出画了,同样带给观众一种新奇感。

  两部“任性”的电影,堪称“来之不易”。它们的制作过程对电影工作者而言,是一种不小的挑战。比如120帧意味着超级精细的镜头捕捉,对演技、化妆、拍摄手法等都是考验。李安曾多次表示拍摄过程极为痛苦,要应对各种没有前例可寻的“疑难杂症”,每天会3次想放弃,就像“重新学走路”。冯小刚也坦言,把画幅变成圆的,取景很麻烦,拍摄难度很大,而最关键的是,这一“另类”的选择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当前,关于电影的争议仍在继续。它们不按常理出牌,所带来的观影体验并不足够友好。很多人反映4K、120帧过于清晰、过分真实,反而会让人“出戏”;有人表示圆形、方形画幅总觉得哪里不对、不太适应。尽管如此,电影从业者对于新技术的尝试正越来越积极。根据报道,张艺谋新作《长城》将进行VR技术开发,贾樟柯也表示计划明年拍摄一部VR剧情长片……

  自电影被发明以来,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一代代“不安分”的人冒着失败、赔本的风险求新求变,也不断重新定义电影。必须承认,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电影变得越来越好看,市场也鼓励电影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和多样性,所以不妨给那些不安分的技术革新者送上掌声,正是因为他们,电影才变得充满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